不要問我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我也不想貼出資料去證實紙媒行業營收、廣告呈怎麼樣的下降趨勢,我只想描述一下處於風暴中心的媒體普通一員的心境。想想自己多久沒有看紙質的報紙,是否對著手機螢幕須臾不離就明白了。大家都意識到在不久的將來,紙媒這個行業將消失,或者成為這個壯美的時代的活化石:還活著,但僅供展覽。
確實會還有一小批媒體精英在堅守,還會卓有成效;不過,它絕無可能再有當下那麼龐大的體量,容納多層次多元化的媒體人了;那麼冗餘的人才怎麼辦?辦法不是沒有的:轉行,創業,失業。
這就像是一條荒誕的河流,正在向山頂咆哮著奔騰而去。
記得,上個月看到普立茲得主Rob Kuznia因為租不起房子不得不轉行的新聞時,我還暗自舒了一口氣。看吧,真不是我不行,我們不行,不要再用「你混得不好是因為你水準不行,腦子不行,努力不夠」來指責弱者了。這是全世界的共同問題。《美國新聞評論》網站上有一個統計,2013年全美新聞記者的平均薪酬是44360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10.7%。可是在這段時期內,全美平均薪酬增長28%,物價水準上漲了26.6%。也就是說,記者的收入在大幅下降。2013年,美國公關人員與新聞記者的中位年收入差距已達到兩萬美元,並且差距在拉大。
中國也一樣,或者說,更糟。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媒體人」這個身份,能給從業者帶來職業自豪感,以及一份在當時對年輕人來說算得上體面的收入;當初能廁身其中的年輕人,都挺驕傲的。據說某報業集團在北大清華招收暑假實習生(無收入)的宣講會,一次就能收到好幾千份簡歷呢。但當別的行業從業者在積累資源、收入遞增的時候,市場化媒體卻已經很多年沒有加過薪了。在這種反差中,媒體漸漸變成了典型的「屌絲(魯蛇)行業」。大家在勤勤勉勉地奮鬥了許多年後,一夜之間卻發現,我們是在砂礫上建房子。
如若不信,再想想看,記者證資格考試是不是隨便都能考到八九十分以上?而那些熱門行業諸如律師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精算師資格證的考試,甚至公務員的考試難度又如何?入行考試越難,說明行業壁壘越高;壁壘越高,說明行業利潤率越高。而那些門檻低的行業,是因為行業利潤率低。
前不久,我和同事談及一位元我們共同認識的優秀媒體人,原來他正在準備回老家找工作;去年妻子已帶著一年級的孩子回老家上學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小孩在這裡上學,每年要交好幾萬贊助費呢。我說,交錢就交錢啊,兩地分居,對小孩多不好啊。這位同事詫異地看著我,顯然是在嘲笑我的「何不食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