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段子:朝陽區開咖啡館真是太難了,樓上樓下爆滿跟廟會一樣,聊的熱火朝天,全都是5000萬朝上的大手筆,一晚上范冰冰各桌加盟了至少15次,但有消費的,不超過5桌,全都在蹭冰水喝,玻璃杯口都磨成毛玻璃了。
這種北京故事,到了廣州熱度就要自動減半了,不過,就我的感受來說,已經夠驚人了,隨便去哪個餐館吃飯,去個洗手間都能沿路聽到有幾桌在談天使,談ABC輪。那麼謙遜、那麼務實、喜歡悶聲發財的廣州人,也坐不住了,搞得我以為天使們真是天使,撒向人間都是錢呢。幾天之內,我被拉進了幾個群,主體是各種創業者,或者是媒體創業者,群人數都是百人以上。
我不覺得欣欣向榮,我覺得不安。
當然,其中肯定是有一些佼佼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資源和人脈,看到了新的商機,對創業充滿了信心和情懷的;但容我說一句吧,這個世界哪裡來的那麼多情懷。
忽然全民創業,這麼多風投和閒置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多創業和閒置的人,尤其是閒置的媒體人是怎麼來的?
從日常的經驗來說,錢不會平白地多出來的,它只能是轉移出來的,從錢多的地方轉移出來的,比如樓市、實業;這就意味著這些領域都不再被看好,經濟的下行軌跡已經清晰可見。
而那些烏泱泱的創業者,只能是辭了職出來的。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所得不能令他們滿意。除了少數情懷主義者,多數創業的人不過是有危機感的人,都是在發現一條路走不通之後,使勁地想開拓另一條路。所求不多,不過是希望能繼續體面地生活下去。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也曾動過這個念頭,還得到了支持。但在四處請人吃飯、交換資訊、對市場進行了簡單的摸底之後,我苦惱地打消了這個幻想。這個過程,讓我愈發明白,不存在那種「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我們看見了到處都是豬在天上飛嗎?沒有。大家都在地上拱來拱去找風口呢,還有些,已經摔下來了。
海量的創業者,意味著就業形勢堪憂。這是一個全面洗牌的時代。
這幾個月,常常會碰到各路媒體朋友,有的就是本報社的同事,大家見面都會問同一句話:你還在報社嗎?
仿佛離開才是常態。
從我自身的感受來說,紙媒這個行業,不是在衰落,而是斷崖式的墜落。這半個多月來,先有湖北最大的報紙《楚天都市報》在一天內裁員近百人(此消息沒有得到準確資料);接著,《重慶日報》集團又出一紙公文,鼓勵員工停薪留職去創業;接下來,《京華時報》宣佈撤銷「深度新聞部」……想必,這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除了那些向來就沒有人買、靠財政撥款的報紙之外,市場化的紙媒,都感覺到了嚴冬的來臨,而且,很可能再沒有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