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平均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度突破4萬點大關,春鬪中可見大企業普遍做出滿額回答,日本央行也終於結束負利率政策。然而,不能因此鬆懈。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被德國超越,退居世界第四。扣除物價上漲部分後的實質薪資與去年相比依然減少。我們採訪了一橋大學名譽教授、前國際大學校長的經營學者伊丹敬之先生,其主張經濟復甦的關鍵在於「企業必須修正過度的股東回饋」。
令人震驚的數字
曾任一橋大學教授、擁有多部著作並有企業經營經驗的伊丹在今年1月出版了《漂流的日本企業》(暫譯,東洋經濟新報社)一書。書中揭露了上市大企業如何分配所賺取的利潤,蔚為話題。
該書提到,股東配息相對於人事成本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一直維持在6%左右,但是自2001年起急劇上升,到2021年達到42.2%。同樣在2021年,股東配息首次超過了設備投資(這些數據均來自法人企業統計)。
大企業的設備投資與股東配息
此外,伊丹還運用了最新的2022年度數據進行試算,揭示了新的實際情況。
「2022年為止的十年間,日本大企業的配息增加了14.1兆日圓。如果將這些增加的金額分別按3分之1分配給設備投資、人事成本和配息來試算,追加在近期的設備投資上,規模會接近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水平。此外,考慮到人事成本的增加,勞動分配率(從附加價值中分配給人事成本的比例)將接近80年代前半的穩定成長期。這表示日本經濟的狀態將回到運作良好的時代。」
今年的春鬪中,大企業普遍給出了滿額回應。儘管工會聯合會的初次統計顯示加薪率達到5.28%,伊丹表示:「終於把過去小氣省下的部分還回去了。」他強調,要確保加薪的持續性,「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改變以股東為優先的架構。」關於中小企業的加薪問題,他表示:「由於許多中小企業都是供貨給大企業,必需加強(成本增加部分的)價格轉嫁的認可風氣。」
如同伊丹所說,如果減少股東回饋而轉用於加薪上,股東可能會有所反彈。
「經營者應該說:『我們會把資金投入設備投資,也會獎勵員工,希望能好好培育現場人員。這樣企業就會成長,請投資給未來成長的機會。』試圖從利潤中立即獲得現金,並不是股東應有的態度。」
「股東優先」興起的原因
根據伊丹的說法,一系列與大企業相關的「重視股東回饋」指標是在2000年左右開始急速攀升。
「當時,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崩盤九年後,進入所謂的『失落的十年』,必須做出改變。另一方面,1990年代美國在冷戰中獲勝,也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取得勝利。2000年,在首相官邸召開的產業新生會議上,被媒體捧為明星的企業經營者們宣稱『如果不採用美國式的治理模式,日本就會完蛋』。如此,美國型經營方式成為主流,從此之後,開始出現各種怪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