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太陽花十周年「青鳥行動」畫虎不成反類犬

2024-06-06 06:40

? 人氣

民進黨選錯戰場

首先是錯算:民進黨從一開始就選在錯誤戰場開戰,導致「青鳥行動」無法再現當年太陽花的政治能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除了「程序正義」這個導火線,還有三大背景同樣關鍵:第一,部分民眾認為服貿將排擠自身工作機會、影響家庭生計,也就是民進黨早年宣傳的「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得去黑龍江」的情境再現;第二,部分民眾認為服貿又是一份「糖衣毒藥」,會導致台灣愈發依靠大陸,最後只剩「被統一」的死路;第三,2014年已是馬英九執政第6年,分配不均、社會不公的怒氣都在底層積累,正好藉著太陽花一次引爆。

太陽花學運攻佔立法院,阻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定。(林瑞慶攝)
太陽花學運攻佔立法院,阻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定。(林瑞慶攝)

而前述三大背景,注定了這場抗爭所能動員的群眾,不會僅限深綠台獨與學生。據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從2014年3月25日進行至29日(佔領立法院約一周後)的參與者問卷調查,受訪樣本中有56%是學生、44%是社會人士;不過到了半夜時段,學生比例(71%)顯著提高,社會人士(55%)則在下班時段達到巔峰。而社會人士的職業分布中,又以各種服務業(63.7%)占比最高,反映了服貿爭議在這場示威的號召力,就連被認為將從服貿獲益的金融服務業,也有6.2%參與者。此外營造業(9.3%)、科技電子業(7.0%)、軍警與公務員(3.7%)、教育與學術(8.7%)、醫療(3.9%),也都貢獻了一定比例的示威者。

因此可以發現,在擔憂生計受影響、抗拒「被統一」、與其他社會議題共同聯動的氛圍下,太陽花學運不僅導致台灣立院被占領,更引爆了針對國民黨與馬政府的全方位圍剿。在這種情境中,民進黨就算不是太陽花發起方,也能因為自己站在執政黨對立面、且長年主打「抗中保台」,而順勢成為這場抗爭的最大贏家:2014年、太陽花爆發當年的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執政版圖從原本的15席縣市首長銳減為6席,馬英九也因此辭去國民黨主席;2016年、太陽花爆發第二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成功擊敗朱立倫,帶領在野8年的民進黨重返執政,也開啟民進黨的首次完全執政,且國民黨至今無法拿回政權。

整體來說,太陽花學運作為街頭運動,其規模與力道都是台灣近20年來罕見,所造成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也十分深遠;反觀這次「青鳥行動」,毫無疑問,實在是與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相去甚遠。

首先是法案的影響範圍。回顧2014年,服貿影響遍及百工百業,所以容易召喚學生以外的社會人士;但綜觀這次國會改革法案,不論是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有罰則,還是強化國會人事同意權、國會調查權及聽證權入法,其實都與一般民眾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許多人甚至不知調查權、聽證權的確切指涉。基本上這點就大致決定了,「青鳥行動」很難發展出太陽花的規模。

本篇文章共 17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76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