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太陽花十周年「青鳥行動」畫虎不成反類犬

2024-06-06 06:40

? 人氣

再來是兩岸議題的存在感。服貿因其兩岸屬性,所以極易與「糖衣毒藥」、「促統陰謀」等負面表述產生聯繫,從而觸發台灣民眾的「被統一」焦慮,導致大量深綠台獨以外群眾上街,甚至連淺藍都有不少人響應;可是國會改革法案不同,其中部分條文或有爭議,但這些爭議無法與兩岸事務產生連結,即便部分民進黨立委不斷強調「傅崐萁剛從北京回來」、「國會改革是中共變相滲透」、「國民黨與民眾黨要出賣台灣、討好習近平」,但從整體輿論反應來看,這種牽強論述雖能在深綠社群產生共鳴,卻很難突破同溫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接著是最詭異的部分:執政的民進黨選擇支持示威。過去太陽花發生在馬英九與國民黨執政6年的時空,所以人們對執政黨的各種不滿,都投射到了這場抗爭裡,導致了國民黨作為執政黨的四面楚歌,以及民進黨作為在野黨的輕鬆收割。

但這次國會改革法案剛好相反,民進黨已經執政8年,還將執政到2028年,卻在國會改革法案上表態與示威者站在一起,反對作為立院多數的在野黨。如此一來即便「青鳥行動」的動員真與民進黨無關,這場抗爭也必然染上「奉旨造反」色彩,無法與缺電、通脹等不滿執政黨的怨氣串聯,當然也就很難擴大參與。

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這點,更是嚴重限制「青鳥行動」的抗爭策略,因為群眾一旦重演2014年佔領立院、癱瘓議事的場景,最受衝擊的就是民進黨作為執政黨的預算案審議,這與太陽花當年,國民黨既是執政黨、又是立院多數的情況不同。而這也導致「青鳥行動」出現一個滑稽畫面:各方號召群眾上街,但示威現場隨處可見工作人員高舉「不要衝」的告示牌。平心而論,這種一開始就宣告「圍而不攻」的示威,與其說是示威、還不如說是政治嘉年華,畢竟其宿命一眼望到底,也就是等著法案三讀後宣告解散,當然也很難被各方認真對待。

此外,這次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條文中,有不少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所提,如今改由國民黨、民眾黨推動,法案就從「改革」變為「不正常擴權」,民眾當然容易認為,這是民進黨出於朝野對決的「為了反對而反對」。同理,過去8年民進黨完全執政期間,綠營同樣是用多數輾壓推動法案,畢竟投票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今自己成了少數政府,面對在野黨以多數優勢推動表決,就大呼「威權復辟」、「多數必須尊重少數」,甚至想以街頭行動威逼議會,這當然會讓外界認為,民進黨就是因為場內數人頭數不贏,所以異想天開要用「場外數人頭」暴力突破。以上種種,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眾的上街意願。

整體來說,在法案影響範圍有限、兩岸議題存在感低落、執政黨是民進黨等條件限制下,「青鳥行動」看上去雖有當年太陽花的影子,也有民進黨營造的「抗中保台」話語加持,卻還是難改東施效顰本質,即便熱鬧風光一時,也注定要在無處施力後折翼,淪為某種尷尬的不合時宜。

本篇文章共 18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81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