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太陽花十周年「青鳥行動」畫虎不成反類犬

2024-06-06 06:40

? 人氣

而在國會改革法案攻防上,賴清德同樣「中二病」發作,選了一個無處施力、也根本無需大鬧的戰場展開對決,並妄想藉「青鳥行動」重演太陽花劇本,似乎認為只要形塑與2014年類似的輿論氛圍、動員「抗中保台」話語,就算自己只是少數政府,也能挾街頭怒火所向披靡,並藉執政後的立院首戰打出威風,讓擁有席次優勢的在野黨跪下來俯首稱臣。但結果顯而易見,以「青鳥行動」干擾議事的設想失敗,民進黨更是深陷朝野交惡的泥淖,未來恐在其他法案上繼續苦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青鳥行動」的崩潰,還暴露民進黨的另一困境:現在的年輕選民就算還是「天然獨」,也未必會被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話語動員。

根據《巷仔口社會學》5月28日公布的「2024立法院集結運動的參與者速寫」,調查者對比太陽花與「青鳥行動」的身分組成後發現,「青鳥行動」參與者的平均年齡(35歲)比2014年的太陽花(28歲)更高,且本場運動並不以學生為主體,而是不同身分和年齡層的參與者各有混雜。其中,有50%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參與過太陽花,尤其是45歲以上(70.73%)、35歲到44歲(67.44%)的受訪者。

換句話說,如果折翼的「青鳥行動」有在任何層面成功臨摹太陽花,那就是接收了當年的部分示威者,並讓這些人10年後還有機會「懷舊一次」。當然,「青鳥行動」也不是對於當今青年毫無動員力,這點從Threads取代Facebook、成為這場活動的重要平台便可看出,只是從參與者的平均年齡來看,學生與青年的踴躍程度確實不如當年。

而回顧台灣的傳統政治情境,學生與青年都屬民進黨的天然盟友,其之所以走上街頭,也往往不是考量現實生計,而是出於政治立場與理念等價值判斷。所以即便國會改革法案欠缺當年服貿的經濟脈絡,光是民進黨如法炮製喊出「反黑箱」、「反中共滲透」,其實也足以動員學生與青年上街,甚至可能導致「青鳥行動」的平均參與年齡比太陽花更下修,畢竟這次法案影響範圍有限,社會人士、中間選民的參與意願已經不如當年。只是沒想到結果不如預期:在「青鳥行動」整體動員已比太陽花更不容易的情況下,學生與青年還「不甚踴躍」,結果這場活動不僅無法復刻10年前的太陽花,還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高齡學運」,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比太陽花更高。

而這種結果,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觀察近十年的台灣政治脈動,學生與青年今日對民進黨的相對「疏離」,其實完全有跡可循。

回顧10年前踴躍上街的「太陽花世代」,其大多出生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接著經歷2000年民進黨實踐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及2008年國民黨再度完全執政。在這段時空背景下,青年的政治意識受到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持續茁壯的台灣本土意識交互塑造,各種「進步」訴求伴隨「反中」傾向,在其生命烙下時代印記,例如當年校園一面倒的反核、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廢除死刑聲浪,而台獨與反國民黨也正如前述標籤,是這代「覺醒青年」的立場標配,太陽花則是這種時代印記的全面爆發,「抗中保台」又在野的民進黨於是迎來陳水扁後的新起飛。

本篇文章共 18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81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