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以色列解散戰時內閣與伊朗總統大選─塑造加薩戰爭的高層政治

2024-06-20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伊朗能藉機樹立「巴勒斯坦捍衛者」的形象,但染血的加薩煉獄已經無法重回過往。(美聯社)

作者指出,伊朗能藉機樹立「巴勒斯坦捍衛者」的形象,但染血的加薩煉獄已經無法重回過往。(美聯社)

在加薩戰爭突破8個月的現在,兩個政治動態引發外界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是以色列戰時內閣異動。6月9日,以色列戰時內閣部長甘茨(Benny Gantz)宣布辭職,理由是當前內閣未能就戰後規劃達成協議。5月18日,甘茨本人曾就加薩前景提出六點計畫,包括帶回人質、結束哈馬斯統治、加薩非軍事化、成立臨時「美國-歐洲-阿拉伯-巴勒斯坦民政管理系統」、與沙烏地關係正常化、將極端正統猶太人(ultra-Orthodox Jews)納入以色列軍隊,並稱如果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不接受,自己將在三周內辭職、尋求提前大選。

而從後續發展來看,納坦雅胡既不重視也不理會,甘茨於是陷入「不得不走」的政治困境,6月8日甘茨預計辭職這天,以色列輿論還因成功救回4名人質而歡欣鼓舞,導致甘茨只能延後24小時發布離職聲明。而在納坦雅胡與極右小黨結盟、掌握議會過半席次的背景下,甘茨離去不僅難撼納坦雅胡政權,還將削弱政府中批評極右翼的聲音。6月17日,納坦雅胡直接宣布解散戰時內閣。

再來是伊朗總統大選。6月9日,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公布6名總統候選人名單,包括穆罕默德·巴格爾·加利巴夫(Mohammad Bagher Ghalibaf)、賽義德·賈利利(Saeed Jalili)、阿里雷扎·扎卡尼(Alireza Zakani)、阿米爾-侯賽因·加齊扎德·哈希米(Amir-Hossein Ghazizadeh Hashemi)、穆斯塔法·普爾莫哈馬迪(Mostafa Pourmohammadi)這5位強硬派,以及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1位改革派,選舉將於6月28日進行。

顯而易見,改革派這次仍是陪跑催票的作用,以免投票率再創新低,不過強硬派有多達5位候選人,如果不事前「配票」、或像2021年大選有候選人「自行退選」,結果仍可能導致選票分散。當然無論後續發展如何,憲法監護委員會都反映了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意志:伊朗下任總統非強硬派莫屬,且必須是哈米尼(Ali Khamenei)認可的強硬派,而非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這種自走砲。

上述兩個動態看似彼此獨立、毫不相關,其實正為加薩的長遠安寧埋下隱憂,即便停火協議看似只差臨門一腳。

以色列要打殲滅哈馬斯的持久戰

首先是至今無人能管的以色列。外界之所以形成戰火將止的認知,主要來自美國為求自保的大力推動。只是平心而論,就算美國出於面子考量設法斡旋,由於猶太資本權傾朝野,白宮也實在不敢徹底轉身,所以軍火運輸仍在繼續;同理,即便美國公開呼籲各方停火,其實也更多是施壓哈馬斯,而非殺戮更甚的以色列。因此談判發展至今,以色列始終有恃無恐,不願在關鍵問題上點頭讓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