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專欄:漢光實兵操演取消攻擊軍─矯枉過正反讓北京食髓知味

2024-06-21 07:10

? 人氣

今年漢光演習台北車站反特攻作戰。(蘇仲泓攝)
圖為2023年漢光演習台北車站反特攻作戰。(資料照,蘇仲泓攝)

至於,「對抗訓練」的訓練對象,是下至單兵,上至各戰略執行單位。換言之,絕非只有師對抗、旅對抗等,才算得上是「對抗訓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除非國軍的標準非常與眾不同,否則漢光演習中有假想敵參加的科目,就符合「對抗訓練」的定義。

至於外界常質疑的,國軍漢光實兵操演中的紅藍對抗,都是照既定劇本走,並未讓攻防雙方的指揮機構,在符合演習規定的前提下、自行做出處置等問題;其實意味著漢光實兵操演中的紅藍對抗,在仿真度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絕不代表「對抗訓練」的訓練效果,比不上防衛軍人員與空氣對練。

因此,若認為往年漢光演習實兵操演的紅藍對抗部分表演意味過濃,就應該在操演過程的設計上盡可能符合實戰下的狀況,甚至思考開放一定程度的紅藍自由對抗,而不是「因噎廢食」地取消紅藍對抗的設計。後者的做法,形同因為在某項測驗始終無法拿到高分,索性取消這項測驗。

漢光實兵操演對抗訓練的重要性

受限於台灣地狹人稠、大型野戰訓練場地缺乏等限制,國軍地面部隊「對抗訓練」的頻率、規模與實戰化程度,原本就已不足;使漢光實兵操演成為地面部隊年度演習中,除去年才恢復的「長青操演」外,少數營級(含)以上的紅藍對抗演訓,讓防衛軍可透過「對抗訓練」的過程,了解防衛作戰計劃的問題和漏洞,並針對部隊臨場反應與指參處置是否適當進行考核。

另外,漢光實兵操演中的紅藍對抗,是以共軍武力犯台之三棲立體登陸作戰為場景;和「長青操演」過程中,地面部隊各自從北台灣與南台灣出發,機動至台灣中部地區接戰對抗之場景差異極大,難以相互替代。

至於漢光演習電腦兵推,雖然也是採紅藍對抗的模式進行,但電腦兵推要訓練、考核的是指揮官與參謀人員,要驗證的是作戰計畫有無問題與實現計畫所需要的資源;而實兵操演的對抗演練要訓練、考核的是野戰部隊整體的作戰能力與表現,要驗證的是計畫在現地實施時有無問題與效果為何。兩者各有特定目的,無法相互取代!

更重要的是,國防部「讓擔任假想敵的官兵,能更熟悉戰時所擔負的任務及戰術位置」的理由,是可以在不取消攻擊軍的情況下兼顧。方法之一是縮小攻擊軍實兵的規模,例如透過演習制度的設計,讓加強連可在演習中,化身為營級的攻擊部隊;另外就是讓陸軍航空第六〇一旅及六〇二旅所轄各作戰隊、陸軍各特戰營與海軍陸戰隊各陸戰營,每年以營(作戰隊)為單位輪流扮演攻擊軍,使其他各營(作戰隊)能熟悉戰時所擔負的任務及戰術位置。

真實模擬想定進行驗證無法取代「對抗訓練」

至於「以真實模擬想定進行驗證,可取代對抗」的說法,其實也似是而非。因為漢光實兵操演的進行方式,本來就是「以真實模擬想定進行驗證」,即以共軍犯台的各種可能情況,作為場景設計和狀況下達的依據;而「對抗訓練」是在「以真實模擬想定進行驗證」的情況下,讓演習過程能更接近實戰。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卻不能「相互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