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輝專文:何謂攝相─以光創作,照見萬千世界眾生相

2024-06-27 05:10

? 人氣

筆者提到,所「攝」的不是圖畫,也不是鏡像,而是萬千世界的眾生相,所以我在此提出「攝相」一詞,用以取代「攝影」。(示意圖/Pixabay;作者/brenkee )

筆者提到,所「攝」的不是圖畫,也不是鏡像,而是萬千世界的眾生相,所以我在此提出「攝相」一詞,用以取代「攝影」。(示意圖/Pixabay;作者/brenkee )

十九世紀初,法國人涅普斯 (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相片,並由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在一八三九年完成攝影技術,及後法國政府購買攝影技術的專利,開放大眾使用,而後經貿易及外交政治,傳入中國,成為我們今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已使用近二百年的「攝影」一詞,與英文「Photography」或法文「Photographie」的意思差距甚遠。「攝影」,與「影」無關,實際上更是指與「光」有關的,故英文和法文均使用「Photo-」;而「-graphie」即書寫,「-graphy」即圖像,故「Photograph」或「Photographie」意指運用光創作。但是所「攝」的不是圖畫,也不是鏡像,而是萬千世界的眾生相,所以我在此提出「攝相」一詞,用以取代「攝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攝相」一詞源於「光」(φωτός〔photos〕)和「書寫、描繪或繪畫」(γραφή〔graphé〕, writing, delineation,or painting),亦即運用光線來繪畫。光,約翰.赫歇爾爵士(Sir John Herschel)首先使用「photograph」及「photography」分別表示相片及攝相,並於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發表演講,正式提出「Photograph」,取代同期的「Heliograph」、「Photogene」及「Sunprint」。一八四四至一八四六,塔爾波特(Henry Fox Talbot)發行了世上第一部商業攝相集《 大自然之筆》(The Pencilof Nature)。他開宗明義地這樣寫道:「﹃攝相﹄一詞已為人知〔︙︙〕可以說畫板所呈現的,正是由光敏紙採集的純粹光活動。創作者無需具備繪畫知識,也能經光學和化學方法製作或描繪作品。因此,我們不必深究繪畫和攝相不同之處,正如藝術家和雕刻家同一的技術,從廣義上看,從畫板上看,他們都是同源的。」

既然攝相是運用光線來繪畫,那麼,是誰在畫畫呢?

1.「攝相」的前身

要理解誰在畫畫,便需要首先了解「攝影」二字的由來。攝影,並非出自日文,而是中文。最早出自十九世紀中期的「取影」,日文則見「寫真」和「撮影」。一八四四年,湖南進士周壽昌遊歷廣東時,在日記中使用「取影」並記錄了中國早期攝影的情況:「奇器多而最奇者有二。一為畫小照法:坐人平台上,面東置一鏡,術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藥少許塗四周,用鑲嵌之,不令洩氣。有頃,鬚眉衣服畢見,神情酷肖,善畫者不如。鏡不破,影可長留也。取景必辰巳時,必天晴有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