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二次元」的中國發展史─萌二.媚宅.廚(下)

2024-07-14 05:50

? 人氣

一幅嘲諷「東方宅/東方廚」的改編漫畫,但其實畫中角色都是《東方》的人物。原作的對白也不是這樣,是台灣的《東方》同好改填了這些對白來自嘲。(圖:作者取自巴哈姆特)

一幅嘲諷「東方宅/東方廚」的改編漫畫,但其實畫中角色都是《東方》的人物。原作的對白也不是這樣,是台灣的《東方》同好改填了這些對白來自嘲。(圖:作者取自巴哈姆特)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本集介紹2010年代以來,「二次元」這個概念在大幅「擴圈」以後,產生的一些新詞與事故,從而提供一些思考基準,幫助大家較為準確地評估這個被一些人說是「量小聲音大,錢少怪事多」,但也確實具有相當市場規模和文化影響力的圈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上一回我們談到,日式ACG或者說「二次元」這個圈子,它用各種美好的幻想,吸引了很多人,特別是在現實中不得意的人、適應不良的人、有問題的人。那麼,既然你接納了許多問題兒童、接住了許多問題少年、接受了許多問題巨嬰,來作為你基本盤的一部份,那你也就不可能不被這些人的問題拖累。

就好比藝文圈為什麼有很多難搞的人,在社交上有缺陷或障礙的人?因為,難搞的人在一般領域很難發達,但藝術就可以接住他,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天賦、自己的坎坷發展成藝術,而這些邊緣與主流的衝突,也是文明發展的養份,是有識者所不可否定的。於是久而久之,「藝術」和「難搞」這兩個概念就互相成就了。當然這不是說藝文界每個人都難搞,而是,它會需要一大批比普通人更會社交,更懂人情世故,能把那些難搞的人伺候好的同事,然後,你可以想像,如果我是那些可以任性妄為的天才大師之一,所有人都要圍著我轉,把我捧得高高的,這多爽啊!這樣一來,藝文圈的魅力,就又增加一層了。

「二次元」,或者說ACG同人圈,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沒有藝文圈那麼「高大上」。很多人看不起這個圈子,這個圈子裡面也很多人互相看不起,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是個什麼貨色。當我一個人玩、一個人發癲的時候,我只感到美好,我很快樂;但當我看到另外一個人發癲而且惹到我不爽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打遊戲打到一半,螢幕畫面黑掉,進入讀取時間,你就看到黑屏反映出你那張沉淪、墮落,又因作息失常而一堆痘痘和黑眼圈的醜臉。唉,太噁心了;我連自己的臉都不想看,還能容得下你?好,開噴、開罵、開嗆。

所以呢,雖然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講究多元、包容、尊重,但是對「二次元」,我建議大家不要刻意去給予尊重。因為可能有一些敏感的人會覺得:我自己都不覺得我這樣有什麼好尊重的了,你來跟我示好是什麼意思?裝熟?還是嘲諷?

有一年,B站的賀歲節目《嗶哩嗶哩拜年祭》就拍了這樣一部馬屁拍到馬腿上的短片:家人團聚,父母和爺爺奶奶發現二十來歲的兒子喜歡那些色色的動漫人物周邊,卻絲毫不予鄙視、指責或表示不理解,而是全都哄著他。包括我在內,一堆觀眾看到這場面,都覺得尷尬得要命,然而罵完以後,也幾乎都再也不想提起它。那為什麼我現在想提一提它呢?就是為了說明,這個圈子,在相當程度上,是自己知道它是一種「guilty pleasure」,一種問心有愧的、性質就是「靈魂按摩」的愛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