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蔣經國影響國運40年『聖筊』行動!

2024-08-09 06:40

? 人氣

台灣半導體產業之父,整個產業發展的計劃擬定人潘文淵,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37年大陸已處於中日戰爭,蔣介石主政的民國政府,仍提供公費,使潘文淵能赴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並獲得博士學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籍浙江的張忠謀,跟隨父親躲避日本侵略戰禍,1943年,張和家人前往重慶,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這間學校原在天津,在蔣介石「戰時不能停教育」的大方針,1938年轉移到後方重慶復課。

民國政府撤遷來台後,在1950年代經濟十分艱困時期,運用撤退來的大陸師資,在新竹復辦台灣欠缺的理工科大學,交大、清大。把台灣發展半導體,由計劃推動落實為產業生產的靈魂人物,1948年5歲跟隨空軍父親來台的胡定華,就是取得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後,再到美國留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

台灣半導體科研和教育之父,張俊彥因父親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捕入罪遭到殺害,被牽連無法出國留學。也是交大電子研究所取得碩士,工學博士學位。張俊彥後來,在交大成立台灣第一個半導體研發實驗室,研發成就享譽世界。

曹興誠、宣明智、劉英達「聯電鐵三角」,3人都是自是交大電子工程系。以上這些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人物,都與蔣介石戰時和大撤退,不忘教育優先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蔣經國的『聖筊』行動,奠定了民國40多年國運與和平

不僅決策推動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落地生根,蔣經國還打造讓這個產業可以茁壯發展的宏觀環境。確立產業產業升級,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同時,1974年至1979年間,推動改善臺灣的交通、能源基礎設施「10大建設」,包括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裝置容量各為63.6萬瓩的兩部機組,於1977年與1978年完工發電並網。接著,第二核能發電廠、第三核能發電廠,後續列入十二大建設計畫,分別於1981年與1984年完工。

蔣經國10年間興建3座核電廠。為高耗電半導體產業,提供了40多年不電力無缺的保障。而他之後的「核四」,1999年3月動工,2014年宣佈封存待轉。從動工至今,已25年。未來何去何從,仍不得而知。

在國際政治外在環境的劣勢中,蔣經國善用蔣介石時期,培養養出的科技人才庫,抓住世界產業趨勢,全力升級產業,發展半導體高科技產業,以經濟發展厚植國力。對內,人民有錢人心安定,團結抵禦外部風波。對外,國家雖小但有財力,既能在美國運作民間友台情誼,靠務實金錢外交,維持一定數量邦交國關係。

6月初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場研討會,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指出,全球依賴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如果中斷,可能導致全球大蕭條。

蔣經國的政治智慧,和機遇選擇,以自立自強的「實力法則」,捍衛中華民國生存空間,趨吉避兇確保國家人民和平安危。並驅策外交關係,讓台灣從當年無足輕重,被孤立遺棄邊緣之地,成為與國際社會現實利益緊密捆綁,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今被國際社會,不得不關注需要的角色。

1980年,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落腳在新竹的台灣第一個科技園區裡面,並由交大科技領軍開山闢土。

「新竹」、「交大」,各取一字「竹」、「交」合體。上「竹」下「交」,正好是到宮廟求問神明,希望能得到「聖筊」的「筊」。若此,一定會有好運。把民間信仰和現實事務的軌跡比對,竟然如此巧合。

蔣經國多年前的「強國保台」計劃,就像一場『聖筊』行動,奠定了民國4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國運,也依然發揮著,確保台灣和平的「神奇」作用……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