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伍聯德的良友─時代靚女的櫥窗,救亡意識的藍本

2024-08-31 05:50

? 人氣

良友在1926年製作的孫文特刊(左)和1937年以抗日戰爭中的蔣介石為封面(右)。(維基百科)

良友在1926年製作的孫文特刊(左)和1937年以抗日戰爭中的蔣介石為封面(右)。(維基百科)

《良友》畫報是中國第一本綜合性大型畫報,比美國《生活》(Life)雜誌問世還早十年,它以圖說文字的方式將複雜的家國天下事變得生動易懂。實現了「宣傳美化教育、開啟國民心智,增長國民見識」的創刊初衷,這畫報的創辦者是伍聯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伍聯德(1900—1972),廣東臺山縣人。他的父親伍禮芬早年漂洋過海,在美國當洗衣工人,後開設洗衣鋪,血汗所得的錢,寄回國內養育妻兒,生活並不富裕。伍聯德少年時由伯父帶大,從嶺南大學附小一直讀到嶺南大學預科班,他在美術、音樂、雕塑等方面很有鑑賞力,在視覺設計上也有所成,英文也不錯。在大學時期,便與同學陳炳洪合譯英文美術書籍《新繪學》,投稿於上海商務印書館,竟被採用,獲三百元稿費。兩人用這筆錢去上海玩了一個月,伍聯德接觸「十里洋場」後,決心放棄其父親期望的赴美留學之路,而要留在上海發展。

伍聯德訪美。(作者提供)
伍聯德訪美。(作者提供)

於是嶺南大學畢業後的他,由校長鍾榮光寫信給上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張元濟介紹,伍聯德於一九二三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美術編輯,編輯《兒童教育畫》叢刊,並為《兒童世界》首創美術圖案字,為商務印書館設計館標,這個商標一直沿用到一九四九年。但伍聯德卻因不能發揮其所長,當一九二五年他見「當時四開大小的單張畫報,頗為流行,唯一察其內容,大都缺乏學問之原素。竊以為在文化落後之我國,藉圖畫作普及教育之工作,至為適宜」,於是他離開商務印書館,與友人莫澄齋合辦《少年良友》畫刊,據伍聯德說:「《少年良友》內容皆手繪之圖畫,雜以少年德育故事,盡純以兒童為對象,偏重兒童之教育者。」但在商務印書館的《兒童世界》和中華書局的《小朋友》雙雙夾擊下,《少年良友》「出版之後,事與願違,未及數期,即因銷路不暢及經濟之支絀而停刊」。後來伍聯德三次復刊《少年良友》,「照樣一捆一捆地積壓著。局面如故,銷路仍然不振」。伍聯德於是「終乃計窮力盡,不得不暫時放棄」。

當伍聯德走投無路時,他遇到上海先施公司總經理歐彬的夫人譚惠然,她也是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董事長,他們都是廣東人,譚惠然說她丈夫曾辦印刷所,業務停頓,可廉價出讓印刷機器。於是一九二五年七月,伍聯德從廣東銀行上海分行獲得貸款,盤下印刷所,更名良友印刷所。伍聯德從廣東請老同學余漢生來經營。伍聯德為人豪爽,勇於開拓,余漢生個性沉穩,長於管理。伍聯德每日親臨車間,良友印刷所很快「以印刷成績優美,營業狀況頗佳」站穩腳步,於是伍聯德「心中之素志又躍躍欲動,最後乃決再作一冒險之嘗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