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伍聯德的良友─時代靚女的櫥窗,救亡意識的藍本

2024-08-31 05:50

? 人氣

在上個世紀二、三0年代,繁華的上海文化街頭,出入書業這個行當的,江浙籍人士居多。廣東人自然會做生意,在上海本就頗有勢力,特別是餐飲和百貨業,一時稱雄。而搞出版,似乎不是廣東人重點著力的強項。伍聯德則是個例外,不僅自創良友出版印刷公司,他再辦出版事業。七個月後,也就是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五日他單槍匹馬,集稿編寫,由他主編的大型《良友》畫報誕生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良友》畫報封面沈女士。(作者提供)
《良友》畫報封面沈女士。(作者提供)

《良友》畫報創刊號封面使用了尚未成名的影星胡蝶的大照片。據經理余漢生回憶:「推銷批發尚無定處,適時值舊曆新年,馬路上行人如織,而店址之鄰又為奧迪安戲院,更為行人叢集之地,乘年假之暇,乃著排字印刷之學徒分挾新出版之《良友》,在影戲院前兜售,此印刷精良,材料豐富及裝訂美麗之新畫報,乃極為人所注意。」《良友》定價大洋一角,實售小洋一角(約等於大洋的七八折),因而暢銷,「初版三千,幾乎在一兩天內全部賣完。隨著外地如廣州、香港等處的書店也紛紛發來函電定購。再版二千,不足,又再版二千。第一期共銷七千」。《良友》畫報迅速在報刊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後來高峰時發行四萬餘份,暢銷海內外七十多個國家,「凡有華僑旅居之處,無不有《良友》畫報」。其全國銷量排名僅次於韜奮主編的《生活》週刊,位列第二,人稱「良友遍天下」。阿英(錢杏邨)說,中國的畫報發展,從晚清到一九四0年代分為四個時期,一九二六年二月創刊的《良友》畫報,則作為第四個時期的中堅,代表著畫報的影寫版時代。

《良友》畫報封面張泰珍。(作者提供)
《良友》畫報封面張泰珍。(作者提供)

一九二六年《良友》剛創刊,伍聯德就去了東南亞,了解海外讀者需要和期刊市場情況;次年,他又去美國考察,同時向在美華人募股,以充實《良友》的辦刊基金。回國後,他三次擴大招股十萬元,改組為良友圖書印刷公司。遷入三層樓新址,樓下前面是門市部,後面是印刷所;二樓是經理部;三樓是編輯部。伍聯德接著先後創辦七種文藝期刊,以《良友》畫報,最為成功。同時伍聯德還為擴大《良友》的報導面而專訪了好萊塢。借同鄉關係,與在好萊塢拍片的知名華裔影星黃柳霜結成很好的朋友關係,同時還結識了當時好萊塢大腕明星范朋克、瑪麗畢可馥夫婦。這些交往活動,在《良友》刊出了照片,有的寫成《良友》專稿。當這些在美國結識的明星又先後來中國訪問時,《良友》更利用此機會作訪問報導。由此足可見伍聯德如何善抓新聞眼,又如何巧於打開新聞窗口,開闊讀者視野。《良友》很重視開發與海外華人市場溝通的通道,並與海外讀者信件溝通。在海外華人中有一定聲勢,如當時有人說的: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畫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