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伍聯德的良友─時代靚女的櫥窗,救亡意識的藍本

2024-08-31 05:50

? 人氣

另外它是中國女性以現代華姿亮相於公眾視野的第一個靚麗窗口。中國期刊初起刊登的中國婦女形象,或纏足挽髻,或呆板僵硬,人物身份多以青樓女子為主。《良友》畫報應該算是現代女性登場最多,也最靚麗的一個窗口。它刊登的現代女性雖以演藝明星為主,但也不乏女性領袖人物、職業女性、女體育家、女作家,以及上海本地名媛等等。通過該畫報,能夠比較全面地接觸到各方面覺醒起來的中國女性群體。《良友》對圖像資料的使用,從來都是多方面的,出刊的同時還利用圖像編輯出版大量影像集。如孫中山去世後,馬上就出了《孫中山紀念特刊》;北伐以後就出了《北伐畫史》;濟南「五三」慘案後,它又出了《濟南慘案畫冊》;當時提倡運動,所以它就出了《歷屆全國運動會特刊》;當時還有「良友旅行團」,拍攝了很多美景,出版了《中國大觀》、《中華景象》、《世界奇觀》等,這都是它的經營之道。十年間出版近一百多種,成為上海出版畫冊最多的出版機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良友》畫報封面鄭蘋如。(作者提供)
《良友》畫報封面鄭蘋如。(作者提供)

「一·二八」事變後,伍聯德聘請創造社元老虛舟(鄭伯奇)來編輯部,使良友出版的新文學書刊面貌一新。而在這之前他親自到大學校舍約請趙家璧大學畢業後到良友工作。《良友文學叢書》和《中國新文學大系》反映出伍聯德對文壇創作的重視和開創新型叢書的時代。他首創出版中外電影明星圖片,有一百多種,還出版中外著名歌曲六百多種,由於先行一步,獲利甚豐。正當良友營業興旺之時,他收到了「剿共同志會」的恐嚇信,一九三四年藝華影業公司被搗毀,良友的大玻璃窗都被打破,並限令良友辭退編輯馬國亮和趙家璧。伍聯德十分氣憤,親自到南京找老友說項,讓馬、趙兩人照常工作。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在北四川路的良友圖書印刷公司正處在戰區,損失慘重,於一九三八年五月不得不宣告破產。後來愛國報人張似旭在上海創刊《大美畫報》,宣傳抗日救國,伍聯德化名主編,編了九期後,改由趙家璧接編。他也曾在淪陷時期擔任偽職落水入獄,經歷了民國結束、新中國成立的山河鼎革;一九四七年伍聯德南渡香港,不忘初心、重圓舊夢,一九五四年伍聯德在香港又繼續打出了《良友》的名字來辦雜誌,當時叫海外版,到一九六八年辦不下去,停刊了。一九七二年他在香港逝世了。

一九八四年,由伍聯德之子伍福強,在香港重新出版了《良友》雜誌。伍福強是燕大新聞系畢業的,在新華社工作過,他繼承父業,在香港有他的優勢,他可以多方面、左右逢源地進行文化交往。但由於只是立足於香港,這與過去立足於上海相比,在視野方面會有一定差距。因為過去立足於上海就是立足於全國。另一方面是香港的市場很難打開,八卦刊物特別多,各種政治面貌的刊物也多。特別是二十世紀八、九0年代在香港辦刊的時候,正值美國的Vogue、Cosmopolitan,還有法國的Elle等著名刊物都在香港落地的時期,已經分割了很大的一塊市場,所以伍福強在香港辦《良友》雜誌是比較吃力。起初,伍福強曾聘請《良友》的老主編馬國亮擔任顧問,給新版《良友》出謀劃策。馬國亮在香港做一陣子顧問後,經由香港遷居美國。二000年之後,王胤先生接手《良友》,因為需要與世俱進,更偏向於現代多媒體傳播方式,也曾陸陸續續地出版《良友》畫報,但主要以懷舊式的內容回顧為主,倒是在紀錄片領域一塊頗有成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