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兩百年前的殖民統治者,今日新加坡的雕像難題

2024-09-07 06:20

? 人氣

萊佛士對新加坡的城鎮規劃(Wikipedia Public Domain)
萊佛士對新加坡的城鎮規劃(Wikipedia Public Domain)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Desmond Lee)在國會備詢時強調,新加坡在1963年(加入獨立的馬來西亞,2年後完全獨立)就已開始去殖民化,不會刻意美化、頌揚自身被殖民的過往,也不會害怕面對,而會承認那是自身歷史的重要階段,其遺緒讓新加坡得以「建造、調適、轉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萊佛士形象突顯新加坡面向國際、避免內部族群爭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梁振雄(Leong Chan-Hoong)則指出,當局對於萊佛士的尊崇是一種攸關國家利益的策略,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經濟顧問、荷蘭經濟學家魏森梅斯(Albert Winsemius)就認為,萊佛士的形象可以突顯新加坡是一個面向國際舞台(西方世界)、對國際貿易開放的國家。缺乏自然資源的新加坡,必須扮演全球各個經濟體的對話者或代言人,這也正是新加坡在世界上的獨特角色。

新加坡開國元勳拉惹勒南(S. Rajaratnam)點出另一層顧慮,新加坡有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拉惹勒南本人出生於斯里蘭卡)三大族裔,表彰任何一個族裔的「創建者」都會有點麻煩尷尬,「因此我們推出一個英國人,很中立,這樣大家就沒異議了。」

但異議與對話在現代社會不可或缺。2019年,新加坡紀念開埠200周年,在新加坡河南岸萊佛士雕像周遭樹立四座歷史人物雕像:烏他瑪(Sang Nila Utama,13世紀末馬來人新加坡王國創建者)、陳篤生(Tan Tock Seng,19世紀前期新加坡華人領袖)、「文師」阿卜杜拉(Munshi Abdullah,19世紀前期馬來人作家與教育家)、披來(Naraina Pillai,1819年跟隨萊佛士來到新加坡的印度裔商人);五座雕像彷彿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前殖民與殖民)、涵蓋不同族群的對話。

可惜的是,紀念活動結束之後,四座新樹立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遭到遺除,只留萊佛士一人繼續俯瞰他「創建」的新加坡。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專業譯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