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專欄:密支那戰役80周年─奠定中華民國四強基礎的關鍵戰役

2024-09-15 07:20

? 人氣

緊接著,黃埔第5期畢業的龍天武將軍於7月31日指揮由54軍抽調出來的14師渡過伊洛瓦底江,徹底切斷了密支那守備隊的後方。最後則是前法務部部長羅瑩雪的父親,時任第50師第149團團長的羅錫疇獲得師長潘裕昆將軍支持,組織敢死隊向密支那守備隊據點發起最後的猛攻。到了8月3日,日軍在密支那的防線徹底瓦解,水上源藏與丸山房安只能率領殘軍撤出戰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日軍第33軍作戰參謀辻政信曾向水上源藏下達死守密支那的命令,深知自己因沒能完成「玉碎」使命的水上源藏在撤退途中自殺身亡,為中美聯軍在密支那取得的勝利畫下句點。這場戰役共計殺傷日軍1,970人,根據時任新編第22師參謀的向華超將軍回憶,史迪威將軍曾親自造訪密支那戰場視察戰果,一一清點日軍屍體確認國軍會報如實後,當面向他比了一個大拇指。

國軍在這場戰役中陣亡2,405人,負傷4,193人,美軍則是陣亡272名,負傷955人,與同時期國內戰場相比已經是非常輕微的代價,和日軍也達到近乎一比一的傷亡比。如果不是因為麥瑞爾、馬基還有柏德諾三人的輕敵,國軍的死亡人數還將更低。與日軍傷亡人數略高於國軍的衡陽保衛戰相比,密支那戰役呈現了截然相反的結果。

史迪威表揚在密支那戰役中英勇表現的國軍將士,他對中華民國陸軍的現代化有不可抹滅的影響,絕不能以中美斷交後,台灣方面出於悲憤情緒的描繪來簡單定論。(美國國家檔案館)
史迪威表揚在密支那戰役中英勇表現的國軍將士,他對中華民國陸軍的現代化有不可抹滅的影響,絕不能以中美斷交後,台灣方面出於悲憤情緒的描繪來簡單定論。(美國國家檔案館)

史迪威個人成就的高峰

密支那戰役的結果,證明了國府陸軍將士一如其他盟國將士,只要得到好的訓練、裝備與補給,同樣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贏得勝利。而且過去人們閱讀這段歷史,習慣將駐印軍都歸類為史迪威或者孫立人的人馬,仿佛這場勝利與黃埔系毫無關係。但實際上這看法是錯誤的,因為指揮密支那戰役勝利的駐印軍副指揮官鄭洞國,就是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生。

參加密支那反攻的陸軍各部隊人馬,包括新22師師長廖耀湘、14師師長龍天武、30師師長胡素、50師師長潘裕昆以及第149團團長羅錫疇通通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而且都是以「土木系」為主體。而第14師原本隸屬的第54軍主體,同時正在闕漢騫將軍帶領下反攻滇西,可見整個滇緬戰場都是「土木系」的身影,陳誠才是最大的功臣。

然而黃埔系也好,「土木系」也罷,這場勝利都鞏固了史迪威將軍在同盟國乃至於美軍裡的地位。從中印公路通車以後,蔣中正還是將之命名為「史迪威公路」(Stilwell Road)這點來看,即便是國民政府都無法否定他的貢獻。尤其他一連解除三名美軍的指揮權,就為了維繫國軍將士士氣這點來看,用傳統「種族主義者」的觀點來評論史迪威確實是不公平的。

但是一個令蔣中正難堪的事實是,密支那戰役的勝利終究是在史迪威帶領下取得的勝利,而在史迪威取得勝利的同時,中國戰場的局面卻是一路潰敗。國軍在衡陽的表現固然是英勇,可終歸沒能扭轉失敗的結局,蔣中正在抗戰初期累積的光榮形象,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都激進瓦解,轉而讓中共有了向海內外大搞統戰的機會。

當然在滇緬戰場贏得的勝利,從軍事角度來看對中華民國還是有好處,那就是國軍至少在盟軍最後對日反攻的階段沒有缺席,再怎麼樣表現也不會輸給自由波蘭或者自由法國的軍隊,有成為世界四強的資格,至少形式上是如此。史迪威給蔣中正做了那麼大的人情,自然更有抵氣要求蔣中正將部隊指揮權移交給自已,為自己後來被召回的悲劇埋下伏筆。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