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債務陷阱」或「中國式現代化」?一帶一路在非洲的時代之辯

2024-09-13 06:40

? 人氣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逐漸增強的對非投資、「一帶一路」項目,無可避免要承受這場漫長危機的政經衝擊,北京也由此蒙受加重非洲債務負擔、不肯推進債務重組談判的一系列指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事實上,西方主導的金融機構、多邊開發銀行(MDB)、歐洲債券持有者、私人貸款機構,同樣掌握了非洲大量外債。根據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2022年12月報告,中國貸款其實僅占非洲私人和公共外債的12%,且中方債務在非洲各國影響差異極大,基本上僅在非洲54國的一小部分發揮顯著作用,而不在非洲三個主要經濟體—埃及、奈及利亞、南非扮演關鍵角色。

例如根據肯亞國家財政部在2024年4月發布的債務公報,該國一半以上(51.5%)外債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多邊貸款機構持有,相較之下中國和其他雙邊貸款國僅占肯亞雙邊債務的五分之一(21.5%);而在奈及利亞,中國債務則僅占該國總債務負擔的3.8%,因為奈及利亞積欠西方主導的多邊開發銀行(MDB)、歐洲債券持有者以及西方持有的其他形式私部門債遠大於積欠中國的債務。

此外從現實發展來看,中國並不會拒絕與非洲國家進行債務重組談判。除了近期引起討論的尚比亞外,由中國持有大量外債的衣索比亞和安哥拉,其實都曾與中方達成債務重組談判。例如衣索比亞就在2018年底與中國進出口銀行達成共識,推遲鐵路貸款還款期限,甚至早在2018年之前,衣索比亞就已被允許將還款推遲將近一年,來為財政爭取喘息空間。

當然,中國投資與「一帶一路」的執行不是毫無問題。其中最引人詬病的,就是中方貸款項目整體的不透明性,例如前述的蒙巴薩—奈洛比標準軌鐵路36億美元貸款,之所以會引發中國扣押港口的疑雲、以及後期輿論的洶湧逼問,除了審計長本人的錯誤理解、肯亞內部的政爭牽引外,也與中肯政府雖在第一時間否認要將港口做為抵押品,卻遲遲不公布合約內容有關。即便「債務陷阱」在本質上言過其實,前述的「不透明性」卻無疑會增加中國應對攻訐的輿論成本。

不過整體來說,從外債持有比例、進行債務重組的意願來看,中國貸款在非洲的真實角色,或許更接近查塔姆研究所2022年12月報告所述,「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並未造成非洲的債務困境,但它是找到解決方案的關鍵。」

「一帶一路」鍵結「中國式現代化」

這裡便牽引出一個深層疑問:為何西方明明不乏質疑「債務陷阱」的智庫與學者,其政治人物與媒體卻還持續糾纏相關議題?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要回歸敘事之爭的根源:西方排斥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對非投資、基建輸出,更有前兩者拉抬中國影響力後,所鞏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隨其衍生的另一種「發展選擇」,也就是北京近年愈發強調的另一種「現代化路線」,又稱為「中國式現代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