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兩種敘事的博弈也積極上演。
首先是以中國為主體、強調「經貿建設」與「一帶一路」的「現代化」敘事。例如本屆主題「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以及峰會上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
針對後者,中國外交部更是發布計劃全文,展示未來3年中方支持非洲的重點舉措,又稱「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內容涵蓋文明互鑑、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發展合作、衛生健康、興農惠民、人文交流、綠色發展、安全共築十大領域。而中方也將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中企參與非洲公路、鐵路、物流等領域合作。
與此同時,另一種同樣以中國為主體,雖不否認「建設」卻同時強調「債務」的「債務陷阱」(Debt Trap)敘事,也正在西方媒體上發酵。
例如這次「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中提到,中方願向非洲提供3,600億元人民幣(約3952億港元)額度的資金支持,包括2,100億元人民幣信貸資金額度和800億元人民幣各類援助,以及推動中企對非投資不少於700億元人民幣。這一說法立刻成為「債務陷阱」敘事的最新材料。
當然類似博弈也不是第一次上演。基本上2013年「一帶一路」項目啟動後,圍繞「現代化」、「債務陷阱」的敘事之爭,就已在非洲等「全球南方」板塊反覆出現。即便此次峰會已在9月6日閉幕,兩種敘事的博弈也不會就此終結。
「債務陷阱」的虛與實
首先觀察西方形塑多年的「債務陷阱」敘事。
顧名思義,「債務陷阱」是指中國在投資基建、提供貸款的名目下,誘使小國深陷債務泥淖,最後奪取該國資產作為抵押,最著名案例,就是2017年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International Port)99年租賃協議,以及所謂「因斯里蘭卡無力償還債務,所以港口被移交給中國」的相關指控。
一開始,美國藉機指責中國懷抱「印太野心」,稱北京將藉奪取港口控制南亞航線、同時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接著伴隨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反華傾向漸強,攻擊規模又上升到了「一帶一路」,例如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就多次公開抨擊,「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對外債務陷阱」。
但有趣的是,所謂「中國掠奪漢班托塔港」一事不僅北京嚴詞反駁,就連西方也有學者提出質疑。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榮譽教授、中非研究計劃主任黛博拉·布勞蒂甘(Deborah Brautigam),就多次在文章與訪問中指出,漢班托塔港問題不是所謂「債轉股」(中國取消債務以換取港口控制權),因為中國並沒有取消斯里蘭卡政府的貸款償還義務,貸款相關協議也未修改,漢班托塔港的所有權更未轉移;且當初該港的70%股份雖以11.2億美元的價格租給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CM Port),但這11.2億美元主要不是被用來償還興建港口的債務,而是用於增強該國的外匯儲備並償還一些短期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