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附註:
(註一)按《新建陸軍兵略錄存》卷五的記載,便步每步大六十生特密達(公分),合工部尺二尺二寸,一分鐘應行ㄧ百二十步;慢步每步大八十生特密達,一分鐘應行六十步;正步每步大與慢步同,一分鐘應行一百一十四步;跑步每步大一特密達(公尺),一分鐘應行一百六十五步。
參見──黃金麟:《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臺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聯經出版),P177~178)
(註二)參見──《維基百科》之【正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6%AD%A5)。
(註三):根據考證,西點軍校學生是在1816年開始穿著淡灰色燕尾大禮服,配上高高的步兵圓筒型軍帽,其形式源於發生在──1814年7月5日,美軍入侵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安大略的「奇帕瓦戰役(Battle of Chippawa)」中的美軍制服。由於這次戰役是美軍第一次以同等戰力對抗英軍並獲勝的戰役,在這場戰役結束後,戰役中美軍所穿的高統帽與帽飾的黑色,以及制服的灰色和金色,就成了美國的榮譽象徵。之後西點軍校在1816年就以這些元素,再依拿破崙胸甲騎兵(Cuirassier)的Habit-veste型燕尾制服為標準製作成為學生典禮服(校服)。Habit-veste是前身完全緊閉、與身體貼合的及腰外衣。背身從腰部以下為疊和式或是附有垂式。整體來說這套西點校服(典禮服)是1800年代最流行的軍裝設計。而學生頭戴的高筒禮兵帽則源自於十八世紀末的歐洲軍人所戴的熊毛帽及圓筒帽。
不同於陸軍軍官學校校服的變化,西點軍校校服從1816年問世之後,幾乎沒有什麼重大形制變化。最重要的是,這些服裝都是學生自費購買,因此畢業後可以自行帶走作為紀念,但中華民國軍校的典禮服為公家製發,因此畢業時會依規定繳回銷毀。
參見──
(Ⅰ)M.Kelly(張暐譯):《軍服DO!!軍裝大圖鑑》(楓書坊),p53。
(Ⅱ)株式会社レッカ社(黃昱翔譯):《圖解拿破崙時代 武器.防具.戰術大全(図解ナポレオンの時代武器‧防具‧戦術大全)》(楓書坊),p59、p71。
(註四)在陸軍軍官學校「踢正步」有句通用的訓練口號──「閃電手霹靂腿」;「閃電手」就是擺動的手上下移動要快,如同閃電般的迅速,手擺動時上擺95度下擺15度,形成「二快一慢」的動作。「二快一慢」就是上下運動要快,手擺上來時停頓時間要久。「霹靂腿」就是踢正步的腳出腿要迅速,腿踢出來時必須離地面30公分高,腳間往下壓,而向下踩的腳須向前邁進,落地時全腳掌著地,落地的同時會有「啪」一聲腳步聲。須向前邁進,落地時全腳掌著地,落地的同時會有「啪」一聲腳步聲。
參見──《一個榮民伯伯的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joy8935/twblog/161990510-%E8%B8%A2%E6%AD%A3%E6%AD%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