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屠夫也會渾身浴血,以色列經濟能撐過戰爭嗎?

2024-09-16 07:00

? 人氣

可以發現,戰爭確實削弱以色列經濟,原因也不難想像:各行各業都受兩大因素掣肘,一是投資減少,二是勞動市場混亂,作為以色列經濟引擎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明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是投資減少。根據以色列創新局(IIA)2024年4月發布的年度報告,以色列經濟在過去20年受到高科技產業的大力牽引:1995年,高科技產業貢獻了當年GDP的6.2%;2023年則來到20%,且佔出口總額的53%(735億美元)。報告特別指出,高科技產業在以色列經濟的角色,就像石油與天然氣之於俄羅斯。但即便如此,以色列政府的研發投資比例還是低於美國、英國、韓國等其他全球科技大國,雖說以色列的研發支出在GDP佔比位居世界第一(6%),但這背後的主要推手還是私部門與外國資本投資,例如以色列高科技新創業,就有高達80%的創投來自外國資金。

如此一來,戰爭的影響便難以避免。以色列智庫RISE Israel的4月報告便揭露,2023年第四季流向以色列科技業的投資總額為17億美元,2024年第一季的數據則為16億美元,與 10月7日戰爭爆發前的兩個季度相比,投資額下降了31%,與2022年最後一季和2023年第一季相比,也下降34%。在戰爭爆發後6個月,活躍在以色列的外國投資實體數比前6個月減少了23%,本地活躍的投資實體數下降幅度更大,達到了30%。

再來是剩餘投資很大程度流向了本土科技巨頭,而非大小企業雨露均霑。以2024年第一季為例,16億美元中約有50%流向六家公司,每家公司都吸引到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額,如果沒有他們,第一季的投資額將僅剩8.64億美元。RISE Israel的報告同時指出,進行戰時融資的以色列科技公司中,有20%無法吸引到本土或外國創投基金參與,只能依賴私人投資者、科技孵化器和其他公司給予支持。

再來是勞動市場混亂。如前所述,10月閃擊發生後,西岸的15萬名巴勒斯坦勞工便被禁止進入以色列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外籍移工選擇離開,農業、建築等領域開始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對此以色列政府雖積極要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招募移工,卻還是無法迅速填補缺口。

更重要的是,戰爭開始後,以色列便迅速動員36萬名預備役軍人參戰,這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的最大規模動員,當然也會影響國內經濟運作。根據IIA報告數據,2023年的以國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成長2.6%,達39.6萬人,幾乎佔全國勞動力的12%,但2024年進行調查時,卻有科技公司表示「受戰爭影響,必須減少招聘」,可想而知後續項目的推進也受到影響。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