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臺灣電腦軟體一團糟!資訊教育累了嗎?

2024-10-28 05:50

? 人氣

第四:軟體品質是可以評估

一個程式寫完以後,不容易評估這個程式是好或是壞,因為依照現代的程式設計技術,大概還沒有辦法證明一個程式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一個程式裡沒有錯誤存在。所以一般的共同認知是如果一個程式裡錯誤太多,那這絕對不算是一個好程式。一個程式裡到底有多少個錯誤?確實數目不知道,但是可以估算。在軟體開發程序中有一個稱作「軟體測試」,其目的就是要證明程式裡有某種錯誤存在。很多人誤以為一個程式經過測試以後沒有發現錯誤,就表示這個程式沒問題了,但事實上只是錯誤還沒有被發現,沒被發現的原因是測試案例不夠或是測試方法不具效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簡單地說,學生寫了程式之後,有義務也有責任說明自己程式的品質大致如何,而最實際的做法就是提出測試的紀錄。有寫程式經驗的學生都會說「除錯比寫程式更要多花時間」,這是事實。除錯之前要能知道程式哪裡出錯,要知道哪裡出錯必須先知道是否有錯,所以測試是程式設計必備的工作。方法很多,有測試紀錄就可以進一步評估軟體品質。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鑑此提出三個建議:

建議一:善用辦公室應用軟體。重新開設相關課程,不要教操作,不要再用二十年前的教學方法,要教軟體觀念,要著重在邏輯順序。譬如:理工系所的課程要求學生用試算表計算反矩陣,文法系所的課程可要求學生用簡報製作多媒體動畫。

建議二:了解網際網路應用軟體開發。如果要開設程式語言實作課程,就以網際網路應用為主軸。一來這是趨勢,二來這個程式開發(包含編寫及測試)環境是所有電腦都天生具備的,不需要再額外添置及學習。也就是說,只要有文字編輯器、網路瀏覽器這兩個工具就足夠。

建議三:養成軟體工程紀律。寫程式入門很容易,但是要成為合格的軟體工程師就必須有嚴格的紀律。在學生時代要能培養個人應有的軟體紀律,在職場上則要遵守團體軟體紀律。教師要在各個軟體相關課程上隨時耳提面命。

教育與訓練的目的不同。前者是養成基本功,後者是勝任職務。大學是課程、學分導向,而社會是工作導向。如果學術界只能迎合產業界的人力需求成為職業訓練單位,基本上不是良性的發展方式。資通訊科技相關的系所因為職業需求培訓特定領域或產品的人力,美其名說是程式設計師,甚或指名開設國際大型資訊公司積極推銷產品的應用課程,也不是妥當做法。結果對於軟體技術能力提升沒有任何效果。建立正確的軟體概念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當學生可以清楚描述指令執行的邏輯順序時,創建式人工智慧或許就可以取代程式設計工作。切記:軟體品質無法達到卓越,但是軟體開發要持續改善以追求卓越。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