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美國聯準會四年來首次放寬貨幣政策,將聯邦基準利率一口氣調降2碼(即0.5%),標誌著美元減息週期的開始。一週後,中國大陸人民銀行、金管局、證監會符合市場預期地推出降準、降息等多項寬鬆利好措施。更令金融市場驚喜的是,推出「3個」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3個」3000億元、平準基金等新工具,為市場創造充沛的流動性。隔天,大陸最高決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後更加定調,支持經濟、支持金融、支持地產、支持實業。
沉寂已久低檔徘徊的陸股、港股從半信半疑的困惑中徹底解放,締造數十年未見的單週上漲行情。上週五上海股市甚至因委託單量大而出現技術故障。本週一,在大陸國慶節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投資人繼續延續多頭憧憬,交易氣氛炙熱。上交所、深交所總成交在開市後35分鐘就破1兆元,刷新歷史最快兆元成交紀錄。上證指數收盤大漲約8.1%,深證成份指數大漲約10.7%、創業板指數更飆漲15.4%。全日陸股成交也創2.6兆元人民幣的新高。港股不遑多讓,週一成交金額也創紀錄超過5000億元港幣。恆生指數從幾天前的17000點以下連升多日至21000點以上,短短幾日上漲4000多點。在當天日、韓、臺股一片下跌的襯托下格外引人注目。
誠然,股市好不等於經濟好,短期股市狂熱更難言長期經濟起飛。近年大陸經濟在地緣政治緊張下,面臨內需疲軟、房產下跌、信心不振等困擾,學界一直有「放水」、「救市」的呼聲。不過顯然在強勢美元高利率抽走流動性的背景下,沉著應變伺機而動才是最佳選擇。終於在聯準會正式進入減息週期後,大陸一行一局一會及時釋放寬鬆政策,並得到最高決策層的拍版背書,金融活水源源而下,幾乎肉眼可見已然帶動相關周邊行業景氣的樂觀氛圍。
其實從2018年美中關稅戰及其後的一系列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中國大陸決策層愈來愈明白內需市場對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去年7月底,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對發展內需的經濟戰略有更深入的政策指引。然而,在外有高美元利率擠壓大陸國內流動性,內有房市股市低迷的雙重壓力下,超額儲蓄一直沒有向內循環消費釋放。即使去年10月底,提升層級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金融強國」口號,在中美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強調金融是國家核心境爭力的重要組成。認為在國家總體戰略中,金融的地位應將進一步提升。但直至上週信號啟動前,大陸股市一直維持低檔震盪的偏弱走勢。
作為金融發展後進國,中國經濟沒有在美元潮汐的壓力下崩盤已屬不易。畢竟,美元基準利率5.25%-5.5%的高息誘因擺在那,厭惡風險的閒置資金往美國流動是人性使然。在超強對手強勢進攻之下,穩妥防守被視為當務之急。積極的攻勢必須等待時機,否則無謂「放水」可能只會石沉大海。終於等待一年多後,聯準會在美國股市仍在歷史高點附近、經濟增長與就業數據仍優於歷史平均的時刻,推出「預防性」減息2碼。此時,中國金融三部委順勢出招「組合拳」,除了常規的降準、降息、放寬房產限購令等利多之外,更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發展,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款債券,以及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