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南京的航空烈士紀念館,將對日抗戰時期蘇聯援華的I-16軍機塗裝,從青天白日軍徽,改為蘇聯空軍的紅星。這引起了很多人的抗議,因為當年蘇軍協助對日抗戰,飛機塗裝也是中華民國空軍樣式,這樣的做法引起輿論嘩然。
中華民國空軍在二戰及抗戰中,發揮「長空萬里復我舊河山」的豪情壯志,以「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之筧橋精神,踐行「空軍的決心,要與目的物同歸於盡」之空軍信條,與美國陸軍航空隊、蘇聯援華志願隊通力合作,締造了反抗侵略、捍衛自由與和平的輝煌戰績。無數空軍先烈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以文明對抗奴役的史詩。
對日抗戰時,蘇聯並未對日宣戰,莫斯科考量對日關係,其空軍援華時,機身塗裝在抵達中國前就已經改為中華民國空軍的機身外觀。所以,南京航空烈士紀念館為了配合與俄羅斯、白俄羅斯舉辦的共同展覽,而改變I-19戰機原本的青天白日樣貌,是對歷史非常錯誤和膚淺的認知所導致的愚蠢行為。
筆者看到一些人或學者專家評述此事時,咸表達不屑之立場。歷史是客觀的,細節是不應該被模糊的。惟筆者看到某位人士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在抗日神劇當中,看到解放軍那麼英勇的抗日,可是在現實的歷史當中,正面的戰場,至少正面的戰場是國軍在打的」云云,看似陳義甚高,然筆者對其發言所涉抗戰歷史細節頗為疑惑,覺得極有必要撰文闡述一二。
抗戰時期 尚未有「解放軍」之稱謂
對日抗戰時期,根本沒有「解放軍」這個概念。中共建軍歷史,按其官史敘事脈絡,最早可追溯到孫中山的廣州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接續是葉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而中共正式建軍,與1927年三大暴動密切相關。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動被視為中共建軍起點,這一天成為解放軍建軍節。但南昌暴動時,其武裝仍舊是使用「國民革命軍」稱謂。
其後,毛澤東同年領導秋收暴動,武裝名稱開始使用「工農革命軍」,歷經三灣改編,確立「黨指揮槍」原則。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之後,於1928年開始使用「紅軍」這個頗有蘇俄色彩的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的名稱開始漸漸普及。直到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紅軍改編為國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新四軍),均屬國軍戰鬥序列。
在中共黨史、文宣及教育中,流傳較廣的是「八路軍」。但實際上,「八路軍」這個建制名稱最早源自廣東的粵系國軍,抗戰後在法律上只存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到1937年9月,就按照當時的戰鬥序列編制,被改為「第十八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