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灣聲音樂會1/1下午國家音樂廳演出,餘音裊繞,給新的一年做出最佳的開場!
上半場一開始以李哲藝作曲的《廟埕》帶頭,「廟埕」,就是廟前面的廣場,不只是節慶祭典臨時聚會的地方,更為早期社會民間文化聚集發展的中心點,李哲藝小時候住在高雄最大的廟宇之一「三鳳宮」旁邊,廟埕發生的事情,在在影響作者的成長過程。在樂曲裡面可以聽到許多台灣廟會特性的音樂素材,包括台灣民謠、歌仔戲、南北管節奏、五聲音階等,甚至可以從中想像有攤販的叫賣聲、廟會的熱鬧景象等,李哲藝藉由古典音樂來描繪他記憶中人與人之間的傳統連結。展開灣聲新年的熱鬧開場!
而讓李哲藝落淚的是則重量級音樂大師蕭泰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50》 、小提琴則由傑出青年音樂家林品任擔綱。
這首的《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蕭泰然經歷了將近四個月、每天工作 18 小時,抱持著「給臺灣人寫遺囑」的心情完成的心血之作。
協奏曲分為三樂章,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以寧靜和平的氣氛描寫出台灣農村清早的新鮮感與濃厚的人情味,我被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靜空星月的旋律所捕捉,少年時期鹽水鎮的我好像重現在記憶中一般,音樂結構精妙細緻而簡潔。有打入我胸中的那密實的溝壑。
第二樂章(憂傷的慢板)簡單的四小節,將D大調轉爲C小調,將台灣民謠《牛犁歌》轉化提升成一首優美的詩篇。
中段變化不斷的轉調造成極富浪漫派的韻味,我很理解台灣風土人情中,那種哀傷感嘆及某種臣服的情緒。不過蕭泰然的作品總是不忘在結尾時表現堅毅的台灣精神,因此最後以無比堅強的和弦來結束第二樂章。
進入第三樂章(輪迴曲;急速的快板)一開始以十分充沛的精神、明確的節奏展開序幕,蕭泰然作曲具有現代感的複雜節奏與細密的組合,這樂章以輪迴曲式(Rondo)處理,但不呆板,每次主題的重現,都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循環中展現層層遞進的精神狀態,昂揚上升,有感情有深度,音樂結構極佳,人文底蘊深厚,曲如其人,也可説是蕭泰然個人的自畫像,更是台灣人的音樂史詩。
剛好,元旦也是蕭泰然的第十年冥誕,選擇在上半場演奏,追念這位台灣代表性的音樂家。李哲藝在提到他時眼淚盈眶,真情流露,可以感同身受。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民歌交響組曲》,如果說上半場講的是台灣的精神,下半場就是台灣過去五十年,民歌的歷史記憶。也是我們戰後嬰兒潮的身體性音樂。
後半場分為五篇,分別由不同音樂家將民歌譜寫成交響樂組曲。
田園篇:由李哲藝作曲,組合了秋蟬、漁唱、小草、廟會,鄉間小路。一路風光明媚頗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