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實現租稅公平的願景─挑戰、策略與公民參與

2025-01-05 05:40

? 人氣

財政部長莊翠雲於財政委員會備詢。(資料照,顏麟宇攝)

財政部長莊翠雲於財政委員會備詢。(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租稅公平』為何值得成為國家發展關注的重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若言「資金」為企業血液、相當於其在營運上不可或缺的工具,那麼「財政收入」則可謂國家命脈,屬政府施政時首要仰仗之資源。倘若府方有充裕財源,將可致力於各項公共建設、改善社會福利,進而刺激內需與經濟成長,最終實踐提升整體國民平均生活水準之目的;但若有所不豐,則將導致公共建設發展停滯,醫療、教育等基層社會服務面臨普及阻礙,除有損執政黨及政府公信力外,亦勢必對國家整體競爭力加以削弱。

據我國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西元2023年國內「租稅負擔率」(即稅收占GDP的比例)為14.7%、是近二十五年來新高,並相較於西元2022年的紀錄14.3%有所上升,但仍低於日本、南韓等東亞地區主要發達國家標準;較低則意味著面對財政支出條件相對嚴峻,較合理出現舉債需求、衍生財政赤字,如此情形若缺乏調節,巨額債務恐將禍遺子孫。

「租稅負擔率」偏高或過低皆有所不宜,其中影響除受制於當代經濟條件外,更與人民納稅表現態度密不可分;考量不公平的租稅制度往往降低國民守法繳稅之意願、甚至誘發逃漏稅行為,故調整並維護公平的稅收標準,勢必成為政府施政時首應重視的課題。

歷來國內租稅公平議題面臨多種挑戰,其中較為人熟知者包括租稅負擔不均、稅基狹窄、稅收流失及透明度不足等等。而眼下自『後疫情時代』,新見種種稅務相關問題則更為複雜:大規模防疫措施和紓困方案使「公共支出急劇增加」、部分免稅條款對賦稅規模加以壓縮,導致「稅收增長受限」、人口高齡化加重保險與津貼支出負擔,構成「系統化財政壓力」;此外,針對長期存在的「納稅公平性」問題,見如:跨國避稅行為、稅負分配不均及不適宜免稅政策——在此背景下更顯迫切,綜上皆亟需相應改革及解決之道。

就此局面下,台灣於財政問題中所面臨的壓力和公平性挑戰,可謂橫跨「結構性」(類如稅制繁雜)、「制度性」(好比各階層負擔不均)及「社會認知」(公眾理解有限)等多個面向;對此,筆者梳理國內涵蓋民眾個體及企業組織層面,常見造成國人對課稅安排有不平之感的具體現象:

1.租稅負擔集中於工薪階層:我國過去曾立法調整「軍教薪資免稅」政策平衡稅基,但高所得者實仍可透過避稅手段承擔較輕稅負;眼下現行租稅結構首賴基層受薪族群(含中低收入者),尤其集中於『所得稅』和部分「間接稅」(如『營業稅』)上,這加深了社會階層分化與收入差距擴大的賦稅不均感。

2.跨境避稅與國際租稅規則挑戰:府方目前對海外所得採「免稅額度」政策、旨在避免重複課稅,然某類高收入者亦利用此途徑,透過境外信託或跨國公司等安排,藉降低稅負達成實質避稅;同時國際數位經濟企業(見如電子商務)經由「屬地主義」課稅原則迴避部分稅項,將加重資金外流及國庫收益流失之現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