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後習近平時代」兩岸關係的變數與挑戰

2025-01-14 06:40

? 人氣

筆者曾在分析中以楚國吳起變法為對比,指出習近平的修憲雖然強化了個人權力,但也帶來了潛在風險。過度集權的模式一旦遇到內外挑戰,很容易導致政策僵化和反應遲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修憲的背後也體現出習近平對台政策的長期設想。他將統一台灣視為「民族復興」的重要一環,並將其與中國國力的提升和中共的合法性綁定在一起。這使得統一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地緣政治議題,更成為習近平個人歷史定位的關鍵組成部分。

三、「兩岸統一夢」的壓力與戰略考量

到了2019年,習近平的對台政策進一步清晰化。他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明確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並將兩岸統一納入「中國夢」和「民族復興」的目標體系中。

當時筆者指出,習近平的講話流露出強烈的時間壓力感。他希望在2028年前,即其第三個任期結束之前,以行動來實現「統一台灣」的目標,為其歷史定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北京採取了多層次的對台策略,包括經濟滲透(如持續開放ECFA框架下的優惠措施)、外交孤立(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以及軍事威懾(不斷升級的軍機繞台行動)。然而,這些手段的結合雖然加大了對台壓力,卻未能實現預期的效果,反而激化了台灣內部的反感情緒,並促使台灣在國際上爭取更多支持。

當時研判,習近平的對台策略可能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台灣內部的民主韌性和外部的國際支持,二是中國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資源掣肘。

四、內外壓力與戰略冒險的可能性?

到了2024年,習近平面臨更為複雜的局面。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壓力持續增大,房地產危機、地方債務問題和出口下滑等挑戰使內部穩定性受到威脅;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全面競爭愈演愈烈,特別是科技與軍事領域的脫鉤進一步加劇了外部壓力。

這些挑戰成為習近平最緊迫的施政難題,穩定國內經濟與應對中美關係的博弈是其優先解決的問題。然而,,如果兩岸關係無法緩和,或者因意外事件(如外交危機或台灣內部政局變動)導致矛盾升級,習近平可能將台海問題作為轉移內部壓力的選項之一。

這種情況下,台海局勢的升溫甚至武力冒險行動(如進攻台灣)都可能成為現實。然而,習近平的「維穩」指導原則也讓他不得不權衡利弊。如果武力行動帶來的風險遠超可控範圍,則他可能選擇暫緩行動;但如果內部壓力無法緩解,外溢至台海的風險將急劇上升。這正是當前兩岸關係最大的變數之一。

後習近平時代:兩岸關係的未來變數

進入2025年,習近平已經掌權13年,中國在國內外環境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伴隨著俄烏戰爭逐漸接近尾聲,地緣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再次當選以及其可能對全球戰略的深遠影響,也為國際環境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同時,中國內部持續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壓力增加及地方債務惡化的多重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