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元樞,是最亮眼的台灣知府,江蘇常熟人,36歲任台灣知府,因治績顯著,也升官兼護理分巡臺灣道;他出身書香世家,祖父蔣廷錫擔任《康熙字典》與《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總裁,父親蔣溥也受乾隆倚重,病重時,皇帝曾蒞府探視,過世時亦親臨致奠,加贈太子太師,准入祀賢良祠;因父喪丁憂守制,未及科考,服完喪後以舉人捐納知縣,分發福建試用,後因表現傑出,督撫聯名推薦,調至台灣。
在台灣三年,做了很多事,強化台南城,修文廟、萬壽宮、府城隍廟、海會寺(今開元寺)、關帝廟、大天后宮、大先農壇、軍工道場、風神廟,除了接官亭石牌坊,現今孔廟前的「泮宮」石牌坊,也是他找福建石匠雕建,再運至台南組裝,是台灣孔廟中的唯一;他也將來台後各項建設,撰成《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呈朝廷備查,現在這本《圖說》,就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除了台灣,他還跑到澎湖,建築西嶼燈塔,三年做這麼多事,我們現在民選的縣市首長,誰比得上他?更何況當年清廷視台灣為邊陲,這些建設經費,除了透過府城仕紳捐款善舉外,蔣元樞也捐了超過其任職於台灣三年薪俸總和好幾倍的捐款在建設上,燒錢做官,套句現在的話說是「做kimochi」、拚氣魄的。
府城人很喜歡他,稱他為「蔣公子」,蔣公子還留了三樣文物「府城三觀音」,現在都還看得到,他送了三尊型制不一樣的觀音,分別置於大天后宮、祀典武廟與開基天后宮,一般觀音都正襟危坐,但蔣公子的觀音就是俏皮樣,或低頭或沉思或側坐,就和他瀟灑性格一樣,有好事者分別取名為「閉目觀音」、「微笑觀音」、「傾聽觀音」,命名沒文采,但算傳神。
善良的台灣人還為他蓋了「生祠」,祈求蔣公子長命百歲,但生祠何用,天不假年,他離任台灣後不久就去世,才42歲。蔣公子的生祠現在還在,但改為三官廟。
台南市政府2018年曾辦「府城蔣公子特展」,展覽指出,蔣元樞在台任期雖僅三年,但所興辦各項建設數量多達40項,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建設,成果「空前」,台南市政府將其列為「台南市歷史名人」,同樣在出生地江蘇常熟,蔣公子也被列入《常熟人物選》。
另一個好官是楊廷理,在乾隆、嘉慶年間三任台灣知府,他在台成就主要在開發宜蘭與搞定北部漳泉械鬥,在台南他招募鄉勇協助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以土石強化台南城,捐俸修玄天上帝廟,後病逝於知府任內,他留給台南一塊匾,就是高懸於祀典武廟廟門的「大丈夫」匾,後被列入府城四大名匾之一。
有好官,當然也有爛官,王珍就是,此人在康熙55年(1716)出任台灣知府,幹了三年虧空官銀15萬兩,為彌補虧空,鳳山知縣出缺,不補實,由自己代攝,再放任次子刮錢,其子趁機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農民不從便拘捕囚禁;那年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鄉民請戲班唱戲驅邪酬神,衙門竟以「無故結拜」入罪逮捕40餘人,之後又以入山砍竹違反禁令為由,逮捕200多人,要求被逮民眾繳錢,否則杖責,或遣返大陸原籍,亂搞結果終於引爆朱一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