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1960年10月(艾森豪總統執政末期)開始制裁古巴,1962年2月祭出全面封鎖(bloqueo),半世紀以來加上層層疊疊的限制與懲罰。冷戰年代,古巴從軍事到經濟都有蘇聯撐腰,建構出堪稱拉丁美洲最完善的社會福利與教育體系;但是冷戰結束,蘇聯共產帝國垮台,古巴的苦日子就來了。
古巴經濟亟盼活水 政治開放免談
有一段時間,南美洲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成為古巴最重要的金主,然而近年委內瑞拉經濟每下愈況,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哈瓦那當局心知肚明,這第二張長期飯票到期了,若不尋求與美國關係融冰,古巴的經濟將陷入泥淖。古巴經濟長期面臨現金短缺、人才流失、糧食生產不足(80%仰賴進口)的問題,2014年GDP只成長1.4%,而且這個官方數字有灌水之嫌。
一般認為,美古復交將為古巴經濟注入活水,出口貿易、觀光旅遊、旅美古巴人匯款、外資湧入,都是無限商機。但是然後呢?樂觀者認為,改變將帶動經濟改革,加快古巴走向市場化、私有化、透明化的步伐。但是古巴政府顯然會儘量保持掌控權,繼續嚴格管制外資的運用方式與市場化、私有化的規模,一方面讓經濟活絡起來,一方面維持它引以為傲的社會主義體制。
更重要的是,哈瓦那當局一定會全力防範經濟開放帶來的政治開放,在新加坡與中國大放異彩的「威權資本主義」模式,或許會成為這個加勒比海島國的主旋律。
不平等條約海軍基地
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關塔納摩灣海軍基地,更是燙手山芋。它位於古巴本島東南端,面積120平方公里。美國與古巴在1903年簽訂《古巴─美國條約》(Cuban–American Treaty),無限期租用此地,使它成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海外海軍基地,而且年租金僅4085美元。
古巴革命後,新政府拒絕兌領租金支票,強烈譴責1903年條約是威脅利誘的不平等產物,要求美方無條件歸還。但是即使是古巴飛彈危機最劍拔弩張的時刻,哈瓦那也不敢輕舉妄動。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將全球反恐戰爭俘獲的恐怖分子疑犯送至此地,無限期囚禁,而且拒絕給予「戰俘」身分,在國際社會引發相當大的爭議。
在別人家的土地上,憑著一紙百年前的不平等條約,以賤價租用重要軍事設施,而且想租多久就租多久,美國實在於理有虧。然而對於這個問題,美國目前最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是無限期擱置。雖然美國民意普遍支持復交,但古巴裔社群對立場分歧,國會共和黨尤其想從中作梗,阻撓解除禁運,杯葛大使人選,歐巴馬政府顯然不會在這個時候以關塔納摩灣議題自討苦吃。
古巴與伊朗 歐巴馬的第二座和平獎?
無論如何,美古復交已是既成事實,代表歐巴馬「接觸交往」外交路線的一大突破,過程保密到家,善用第三方力量,連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都親自出馬,扮演調人。伊朗核子協議也是此一路線的具體成果,但協議本身面臨更嚴峻的質疑,德黑蘭對華府仍有極深的敵意甚至仇恨,破局風險不可小覷。如果美國與古巴、伊朗這兩個冷戰死對頭都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另一個死對頭北韓,難度極高),或許歐巴馬有機會在2017年卸任前後,再拿一座諾貝爾和平獎,而且與2009年不同,這次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