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採訪動物社會研究會一場記者會,當天讓我感觸良多的不是議題本身,而是現場記者的工作狀態。自有「即時新聞」以來,記者在記者會的工作情況完全改變,而這個改變卻足以扼殺記者的未來、扼殺讀者閱讀深度報導的權利。而沒有好的記者、好的報導,所有想當媒體大亨的老闆們終究只有夢碎一途。因此我要呼籲,搶救記者、搶救報導品質,請先從讓即時新聞晚2個小時出刊開始。
先說當天的情況。記者會一開始,主辦單位說明記者會主題、放了影片,現場還有精緻的文宣、有人細心扮了麥當勞叔叔,可說資訊豐富、唱作俱佳。但這些精心設計的場景都無法博記者一笑、甚至一個關愛的眼神,因為幾乎所有文字記者都低著頭、表情嚴肅、雙手飛快地在鍵盤上滑行,因為報社在等即時新聞。
記者會在半小時後結束,我想跟記者同業們打打招呼,聊一下近況,但發現他們手都沒停半秒,簡單抬眼跟我說聲哈囉,隨即轉頭表情嚴肅雙手繼續飛快打著,害我都不好意思再打擾他們,只好拍拍他們的頭說聲「加油」然後識相地走開。
而不用這麼快發即時新聞的我,趁這個機會向主辦單位負責人補問了幾個問題,並跟幾位不認識的人交換名片。而最重要的是,好不容易他們有空、而且還排排站在你面前,所以我沒有急著去趕下一攤,而是留下來跟他們聊了起來。而在這個聊天過程中,我獲知了一些重要訊息,也當場決定了幾個後續要追蹤的議題。
《快速,讓記者失去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份》
我的意思是說,因為我不必發即時新聞、不必匆匆忙忙趕場,所以有餘裕全心全意去參與一場「完整的記者會」,也從這場記者會中獲得許多。所謂「參與」不只是一方提供訊息,記者產製新聞而已,而是一個互相啟發的過程。反之,如果我也被迫在記者會進行當中就要完成一篇即時新聞,就會失去一次參與記者會的機會。
而我認為,記者在一個記者會中,真的不只是快速完成一篇即時新聞而已。記者會是一個記者諸多工作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在這個場合,最重要的不只是新聞內容本身,而是你可能意外遇到一些人、一些場景、發現新的線索,有時還會因而全盤改變報導的議題,而這些必須全神貫注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才能觀察到。
另外,記者會也是建立採訪關係的好機會,趁這個機會認識一些人,交換名片,而記者與採訪對象的關係,對日後的新聞處理也有關鍵的影響。如果記者在現場全心全意只為了快速完成一篇即時新聞,而且還不能比別家媒體慢,那在一場記者會中所能獲得最重要的部份就會全盤失去。快速,讓記者失去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