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政體下的決策者:《夢遊者》選摘(3)

2015-08-31 05:00

? 人氣

一戰相片
 

威廉二世並不滿足於向大臣展示其思想成果,他還將這些想法直接傳達給外國代表。有時候他的干涉與官方政策相悖,有時又支持政策。一八九○年,德國外交部與法國的關係惡化,威廉二世又活躍起來。他的舉動與一九○五年摩洛哥危機時如出一轍,當外交部向巴黎不斷施壓時,威廉二世卻向幾位將軍和記者(包括一位法國前部長)保證,德國會與法國和睦相處,在摩洛哥問題上,德國無意發動戰爭;三月,就在他啟程前往丹吉爾之前,德皇在布萊梅發表演講,聲稱歷史的教訓已經讓他知道,「永遠不要在這個世界上追求無意義的權力」。此外他還表示,德意志帝國應當「作為一個冷靜、誠實和愛好和平的鄰居,贏得他國的完全信賴」。一些核心政治人物(尤其是那些鷹派的軍事指揮高層)則相信,這樣的言論完全是給摩洛哥官方添亂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四年一月,威廉二世坐在比利時國王李奧波德(Leopold)旁邊(這位國王專程趕至柏林慶祝威廉二世生日),利用這個機會威廉二世對李奧波德說,假如德國與法國開戰,他希望比利時能夠站在德國這邊。威廉二世承諾,如果比利時國王支持德國,那麼比利時人將會獲得法國北部疆土,他也會授予比利時國王「舊勃艮第之王」的稱號。李奧波德大吃一驚的回答:他的大臣和比利時議會很難接受如此大膽的提議和幻想。威廉二世則反脣相譏,聲稱比起耶和華,他更無法尊重一個對大臣和副手負責的王室。如果不是比利時國王十分樂於助人,德皇將會「純粹根據戰略原則」採取行動,入侵並占領比利時。據說李奧波德對這一席話膽戰心驚,用餐結束後他站起身,頭盔都戴反了。

威廉二世的表達方式讓人十分不安,存在潛藏的危險,尤其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各個政府不斷揣度彼此的心思和意圖。然而,有兩方面我們不應該忽略。首先,在這種情況下,德皇的身分是領導者和控制者,而他卻不能真正改變什麼;其次,他言辭虛浮的恐嚇時常伴隨德國是受攻擊一方的假想。不能將威廉二世對比利時國王李奧波德不合適的提議理解為具進攻型的冒險行為,而應當看作德國面對法國外交攻勢的一種回應。奇怪的是,在未來發生的衝突中,他對比利時中立立場的破壞並非出於單純的破壞動機─法國和英國的參謀總長同樣對德國入侵比利時的行為進行研究和探討,我們應當在更大的環境背景下,根據雙方的地位特徵來看待這個問題。德皇的眾多特徵之一就是,他無法讓自己的行為合乎別人對他的期待。很多情況下,德皇並沒有像一名君王那樣發表談話,更像是一個熱衷於表達自己想法的未成年人。他是典型的愛德華統治時代宮廷的代表人物,即便是對旁邊的陌生人也會滔滔不絕的講一些生活瑣事,或是向同桌人講述自己最得意的計畫。難怪對當時歐洲許多政要來說,如果在午餐或晚餐時被德皇揪住不放而難以脫身,會是很可怕的事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