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金融市場人士,往往以生態系來比喻金融世界裡的各類池塘、沼澤、江湖與大海。在這些生態系統中有著形形色色的食物鏈、供應鏈、價值鏈與歧視鏈。基金、投行,券商、散戶,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常態;私募、公募,衛星、明星,程式戰策士,華爾街巨獸對決互聯網巨頭,是新常態。
刺激生態系更迭演變的環境因素,舉凡經濟、科技、法規、文化、心理等層面。不論生態系如何變遷,受獲利動機與生存本能驅策,積極進取的資本家與企業家,總是在各種天敵與對手環伺之下,努力向各種鏈的上方移動。在這個高度競爭、適者生存的過程中,一個發人深省的物種,就是大白鯊。
可能在1600萬年前就現身地球的大白鯊,是海洋之中的頂級掠食者(alpha predator)。雖然尚無定論,許多研究指出,大白鯊可能是另一種史前巨牙鯊(megalodon)的演化近親或後代。化石證據指出,巨牙鯊體型可能長達20米,重達30公噸,以捕食鯨魚與其他小型鯊魚維生,是更為王霸的頂級掠食者。
冰河時期氣候變遷,適合巨牙鯊生存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縮減,食物不足與繁殖困難導致巨牙鯊逐漸滅絕。以獵食海豹與海鳥維生的大白鯊,為避免與巨牙鯊正面競爭,選擇在水溫較低的海域覓食,反而演化出較能有效維持新陳代謝的機制。在巨牙鯊滅絕後開始與更適合在冰洋生存的逆戟鯨競爭食物鏈頂端王座,並逐漸在不同海域各霸一方。
以大白鯊譬喻金融生態系中的頂級掠食者,印證金融生態系的演變,頗能啟發新觀點。金融史上第一次有人被稱為大白鯊,是1950年代開始在華爾街展露頭角的Thomas Mellon Evans,中產出身,幼年喪父,但家庭淵源可不平凡:Thomas的曾祖母,是曾連任哈定、柯立芝與胡佛三屆美國總統的財政部長、財力堪比福特與洛克菲勒的匹茲堡財閥Andrew Mellon的姑媽。Andrew的父親(也叫Thomas)是梅隆金控(亦即今日紐約梅隆銀行的前身)的創始人。
1950年代的美國經濟景氣,隨著戰士復員緩步回升,許多上市公司股價卻未有起色。股市中遍地機會,正是巴菲特發揚Benjamin Graham的價值投資心法尋寶的大時代。很多在十九世紀隨著西部大開發與鐵路擴張發跡的美國製造企業,已顯疲態。富二代無心接班,經營團隊老化,使得上市公司股價低於淨值,成為有野心的年輕資本家的收購目標。其中一個知名案例,就是以製造鐵路車頭起家的H. K. Porter & Co.
1866年創辦於匹茲堡的H. K. Porter,一直掌握著蒸汽車頭的利基市場,一戰後受惠於歐洲重建的訂單,生意興旺,直到第一代創始人於1921年以81歲高齡辭世後,業績每況愈下。年輕的Thomas Mellon Evans,關注這間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已久,默默地在場外收購H. K. Porter的債券,其中最大一筆債券的成交價,只有票面價值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