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許的圖像創作過程展現了德國人注重細節、要求完美的工作態度。他為了將文字改編為視覺創作,花費很大的工夫去研究當時的室內設計、時尚風格、都市場景等。意許說;「我還鑽研歷史照片裡衣服的摺痕,來了解當時衣服的材質,也觀察當時人們習慣做什麼肢體動作,之後再做大量的速寫練習並轉化為畫面。」
德國藝術界打拼不易,漫畫背負「通俗」刻板印象
在藝術界打拼相當不容易,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意許捨棄電影動畫專長,轉行去畫漫畫,是因為「2010年準備一部長片時籌不到錢」,後來他索性將手頭製作的漫畫寄給出版社,並2012年出版了第一部原創漫畫《揮手與微笑》(Wave and Smile),講述阿富汗戰爭期間,聯軍德國士兵在當地的所見所聞。
回憶當時面臨的人生轉折,意許表示:「我總覺得自己不只有一條路可走,電影、漫畫,總有一條會是康莊大道」。但目前意許也並非全職漫畫家,他在創作之餘,還是必須接洽電影分鏡、廣告等外務來做,他坦言:「只靠畫漫畫是很難維生的,德國全職漫畫家大概只用5根手指頭就能數出來,因為這市場太小了。
今年45歲的意許是第一次來台灣,他表示:「台灣帶給我許多驚喜,台北一切都非常進步、實際而有效率,比如說台灣人會排隊搭捷運,悠遊卡也讓我覺得很棒,並反思柏林為什麼沒有這種設計,還要民眾買票?」台灣漫畫家在創作歷史題材時常有官方協助史料搜集,文化部去年也設立「漫畫輔導金」協助拓展漫畫內容多元性。對此意許說:「德國政府也會給予漫畫家協助,但也是去年才第一次有漫畫補助這回事,而且名額很少。」
意許感慨表示,德國藝術文化確實非常發達,電影、劇場、攝影、畫作等類別的藝術往往被視為「認真」、「高端」的藝術,而漫畫則被視為「娛樂」的藝術,地位完全不同。他說:「社會把藝術類別分了高下,我很討厭這種刻板印象。但這也是為什麼『把作品稱為圖像小說、以精裝本來包裝』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