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吠影吠聲─戰後台灣第一齣莎士比亞劇作疑雲

2019-02-28 05:50

? 人氣

川上音二郎於明治座演出《奧賽羅》劇照,陳大禹曾演出莎士比亞原著《奧賽洛》改編的《疑雲》,但各界說法不一。(資料來源:早稻田演劇博物館,作者提供)

川上音二郎於明治座演出《奧賽羅》劇照,陳大禹曾演出莎士比亞原著《奧賽洛》改編的《疑雲》,但各界說法不一。(資料來源:早稻田演劇博物館,作者提供)

1950年代以降,莎士比亞劇作的中文譯本出版大業方興未艾,劇場界也從1960年代開始持續改編或再創作台灣味的莎劇,包括今日「台莎界」在內的許多研究者把戰後的第一齣莎劇指向陳大禹1949年2月「演出」的《疑雲》,言之鑿鑿,卻沒看到哪一位有詳實的資訊,包括明確的表演日期、演出狀況、觀眾反應與相關評論等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有推測主要是依據呂訴上在1961年出版的《臺灣電影戲劇史》(頁366):「(民國)卅八年二月末有實驗小劇團(由陳大禹改編兼導演)排練莎士比亞原著《奧賽洛》改編的《疑雲》,將在臺北市第一女中大禮堂上演,不公開售票,觀眾都可向該團領到入場券。」呂訴上這段文字並不嚴謹,當時他在台中縣先後擔任大甲分駐所長與大甲分局長,如果1949年2月真有演出,為何在十餘年後出版的《臺灣電影戲劇史》還「將」演出《疑雲》?

焦桐在1990年出版的《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原出版社,頁179)所列的「戰後臺灣戲劇年表」中沿用呂書說法,但少了一個「將」字,意思已不同。王淳美在1999年11月號的《文訊》撰寫〈臺灣現代戲劇史大事紀要1900-1999〉,同樣引用呂訴上的文字,但把「二月末」逕改「二月」。

黃仁2000年的《臺灣話劇的黃金時代》(亞太圖書出版,頁149),也仍用呂訴上的文字,奇特的是,黃仁在2002年另一本同出版社的《臺北市話劇史九十年大事紀》(頁45)進一步標明演出時間是1949年2月28日,不知何所據?日本學者間ふさ子〈戰後初期台灣における多言語演劇か試み——陳大禹と實驗小劇團〉(蒐入山田敬三編,《境外の文化—環太平洋圈の華人文学》,東京:汲古書院,2004,頁623-644。),也認為陳大禹的《疑雲》於1949年2月演出。

《香蕉香》時代的陳大禹(作者邱坤良提供)
《香蕉香》時代的陳大禹(作者邱坤良提供)

前述說法皆在拙作《漂流萬里:陳大禹》(2006)出版之前,當時我曾斟酌諸人之說,也參考了由陳大禹撰寫,其妻吳瀟帆整理、王炳南主編的《陳大禹劇作選》(香港,1992)和陳大禹著《水仙花——陳大禹劇作選續集》(香港,1993)等書之後,最後不予採信,在書後附錄的「陳大禹大事年表」中,《疑雲》只列在1941年,而不計1949年2月(或228)的演出,因為它並不存在。

拙作第五章〈陳大禹在台時期的導演作品〉提到1948年至1949年初,國共內戰末期台灣局勢險峻,陳大禹籌備的「實驗小劇團」演出計畫並不順利,《臺北酒家》、《疑雲》(莎士比亞劇作《奧賽羅》)公演皆未能順利進行,最後搬上舞臺的《裙帶風》更是一延再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