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唱〈杯底不可飼金魚〉,曾戲言:女不唱〈望春風〉,男不唱〈杯底不可飼金魚〉,就不知道台灣歌謠的美……。然而這首歌的作詞者,卻有一段不能說的「祕辛」。
我不諱言自己五音不全,甚而以「狗聲乞食喉」形容我屢屢變調的歌聲,但是喜愛唱歌是事實;不少人建議我參加合唱團,我總是以歌喉不佳婉拒。多數朋友知道我拒絕去卡拉OK店唱歌,不過唯一破例,是台大醫院祕書室的同仁和醫師舉行歲暮同歡會,前院長祕書許元龍特別邀請我參加,希望我能為大家做曲目的解說——那一次,我終於走進了KTV(以後我對KTV還是卻步的)。
每個人都有幾首愛唱的歌,如果要特別挑選一首,我可以毫不猶疑的說:「我最愛唱〈杯底不可飼金魚〉。」這是一首另類的台語歌曲,高亢、豪邁是其特色。
最愛唱〈杯底不可飼金魚〉
〈杯底不可飼金魚〉為作曲人呂泉生於一九四九年所發表,並親自演唱。
有一年,呂泉生要拔牙齒前,特別由太太親自伴奏錄下這首歌,因為他害怕缺了齒,再唱會「漏風」;而且自覺年歲漸大,想要留下「原音」。他移民美國前,拷貝了一卷錄音帶送給我,並囑咐我不要借給別人轉錄,強調會因而變音。此份珍貴的禮物,可惜我未能妥善保存,因不知卡帶錄音會消磁,而一時疏忽造成失聲,令我扼腕,常以拂逆呂泉生的好意自責——還好他寫給我的每一封信,都保留得十分完好,總算稍微彌補了缺失。
不管誰來唱〈杯底不可飼金魚〉,呂泉生都相當在意。記得他曾說過,吳文修、張清郎未能唱出這首曲子的特質;陳榮貴的聲音,他覺得適切;其他如李安和、姜成濤等人的詮釋如何?我沒有聽呂泉生談論,可能是他沒有聽過。
我參加旅遊時,在遊覽車上如被點名表演,必選唱〈杯底不可飼金魚〉;我演講台語歌謠,說及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的那一年,必定會提及〈杯底不可飼金魚〉。
這首曲子不能以飲酒歌等閒視之,我根據呂泉生的口述,以「族群融和」來解說從二二八事件到中央政府撤退來台一個音樂家的見證,道出這首曲子的內涵意義;詞句中的「情投意合上歡喜」、「朋友弟兄無議論」、「好漢剖腹來相見」,都有呼籲族群融和的意思——當年號稱百萬軍民大移民,聚居島上,能不「以酒釋懷」嗎?我除了詮釋其歷史意義和社會背景外,高歌此曲,是不可免的。
一段「祕辛」的發現
〈杯底不可飼金魚〉是台灣歌謠的經典之作,身世自然受人關注。無可置疑,六十幾年來,大家都公認呂泉生是作曲者也是作詞人,詞、曲由他一人包辦。而我之前也不例外,更強調首唱人也是他,第一次發表地點就在台北市中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