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己的變化,有孩子這麼說──
克里斯汀:「感受自己手握著電玩方向桿時的感覺,後來就漸漸覺得不玩也可以。」
凱蒂:「這一次的練習感覺可以停下來,但之前在打的時候就會一直狂玩。」
保持適當的清醒與抽離
學生的學業壓力很大,打電動是一種調劑,如果能適時、適量就兩全其美,一味地反對,說不定以後爆發更不可收拾。
覺察是一種輕鬆哲學,而不是費力地強迫自己遠離誘惑。壓抑將造成大反彈。
面對複雜的大環境,這樣的定力也要培養,大人不能把自己對電玩的恐懼投射給小孩,不能只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也要訓練他們面對誘惑的能力,畢竟未來他們還是得面對。
打電玩之前的覺察練習,還有打電玩時注意手指觸覺,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刺激強大的誘惑時,保持適當的清醒及抽離的能力,也就是把強烈的欲求調到平常心。
國小學生打電玩的情形非常普遍,也許因為3C產品取得容易,再加上電玩奇幻又有趣的吸引力:酷炫的聲光效果(教學情境布置),由簡到難的編排(差異化及個別化教學),有學伴(網路上的同隊隊友),以及聲光和點數的獎勵等,電玩根本就是一個教育家嘛!也因此,時下翻轉教育的「科技派」,便主張善用網路讓學生沉醉於學習,讓電玩變成另一種正面的力量。
「平衡」是最高指導原則
一些很「正面」的觀點都強調電玩對小孩的殺傷力,舉了許多極端的例子醜化電玩,父母親因而嚴格限制小孩接觸,最後,電玩變成了親子衝突的引爆點。
但是我的想法剛好相反,我建議家長和小朋友聊一聊電玩的事,甚至一起比賽,善用電玩,成為增進親子感情的一項有利工具。
台灣的孩子是「過勞」的,我們給了小孩那麼多的學業壓力,也該給他們選擇放鬆的方法,包括「電玩」這個選項。
的確,過度「放逸」打電玩,一定會造成身心、學業的荒廢。但是,完全「壓抑」小孩、不讓他們碰電玩,會不會有一天等他們脫離大人的掌控後,把小時候沒玩的全部玩回來?
與其如此,不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教他們如何適量地打電動。透過對手指碰觸螢幕或按鍵的覺察力,將讓孩子的心適當地保持在現實世界,不致跌入虛擬世界不能自拔。
就我教「覺察電玩課」的經驗,確實有不少學生透過練習後產生了自制力,可以自動停止。
運用覺察法打電動,不僅能幫助孩子平衡學習壓力,也不致影響健康和學業。
光壓抑不是辦法,「平衡」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寶瓶文化《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