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自己決定何時才是準備好的
雖然說出故事是有力量的,但不需要被強迫,而你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什麼時候說,甚至決定怎麼去說;很多父母會很焦慮,抓著孩子希望親子之間「無話不談」,卻反而徒增孩子擔憂被訓話與被說教的壓力,同樣的,我們也有希望自己能夠有獨處的時候,不是因為想逃離一切,而是選擇想跟自我好好的相處。因此,你可以摸索你與情緒之間舒服的距離,並安全地慢慢釋放它,有些孩子向朋友吐苦水,遠比向父母坦承輕鬆,有些人適合邊打球邊閒聊,同儕間透過輕鬆的姿態關心,反而比認真釐清黑白對錯,更能令人感到信任與安全,即便有時只是夜深人靜的獨自書寫日記,都能幫助我們的大腦去做這樣「重新釐清-情緒安撫」的整合動作。
請溫柔且認真的看待那些帶著眼淚與傷痕的故事,但不是去壓抑或否認它,因為我們的身心反應會比大腦誠實,所以不要再逞強了,我的顫抖、失眠、胃痛都在告訴自己——我撐不下去了;幫它找到一個出口,好好將它梳理與撫平吧!
作者介紹│陳彥琪
長期擔任臺北市親子館的副館長,同時為看見心理諮商所治療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的諮商心理師(諮心字002178號;上海二級心理諮詢師第1303000226200573號),也是一個女寶的媽媽,定期撰有【育兒生活】雜誌之專欄:育兒診斷室,並長期參與台北義務張老師服務。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