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發掘自己的潛能與生存之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這些智慧往往就蘊藏在個人的內在。
那是一個信仰虔誠的小村落,村子裡有一條沿著山腰緩緩爬升的主要街道,大多數的村民都依著這條山路比鄰而居。街道的兩旁,大大小小的宮廟坐落在或高或矮的老榕樹群之間,饒富特色的廟宇建築在茂密的榕樹氣根襯托下顯得靈氣非凡。不論週間或週末、晴天或雨天,每一天總會有人輪流將村子裡的廟宇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點亮幾盞橘黃澄澈的酥油燈,細心地擺上鮮花素果。
上午,廟宇前的小空地是老人家泡茶聊天的聚會所;下午,這裡則是孩子們放學後玩跳格子、捉迷藏的好去處。在這裡,神明兼顧了守護的功能與代表最高道德的標準,因此神明說的話經常是居民們生活遭遇困境時的最佳指引,同時也是大人用來告誡孩子要乖乖聽話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當輔導工作、宗教儀式,以及精神醫學三者相遇時,「來自神明的指示」到底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精神疾患?什麼樣程度的信仰才不干擾個人的生活功能?對於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到底是信徒對於神靈的共鳴與感應?還是個人開始脫離現實感的徵兆?在這個以信仰為圭臬的小小村落裡,老師光是要試圖去確認這件事情,都可能要冒著觸怒家長與村民的風險。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到學校輔導室的電話。
「鬼話」連篇的晶晶
晶晶,國小六年級的女生,大概從半年前開始跟班上同學與老師表示自己能夠看到周圍有許多不同的神明,神明會告訴她別人心裡的秘密;她也從看得到神明的那一刻起同時看得到所謂的鬼魂,而這些鬼魂的背景大多相當悲慘,並且經常有求於她,她因此感到相當困擾,精神狀態也日漸萎靡。
老師們一開始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總覺得半信半疑,但是當她們聽到晶晶後來甚至說她開始聽到其他人格之間的對話時,幾乎一致認為那是精神狀態的疾患,因此終於打電話到學諮中心求助。
我到他們學校的那一天,山區正好開始颳起大風,幾朵灰黑色的烏雲在上方盤旋著,原本蔚藍翠綠的山景瞬間黯然失色,附近的山頭毫無預警地響起間歇的雷聲。揹著我的流浪天涯大包包,站在那長滿雜草與藤蔓的老舊校門口前,平常就喜歡看鬼片卻又很膽小的我,此刻忍不住在心裡打了個哆嗦。
輔導室裡,瓦斯爐上的茶壺正冒著滾燙的蒸氣,輔導主任、輔導老師,以及晶晶的導師圍坐在古色古香的木桌旁,你一言、我一語地爭相告訴我晶晶的狀況,深怕不夠時間向我說明關於這個孩子的問題。
看著手上厚厚一疊輔導老師遞給我的輔導紀錄,上面洋洋灑灑的資料除了記錄著晶晶不可思議的「能力」之外,這些豐富而大量的資料其實也反映出學校老師們對她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