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從來不缺止痛藥:當我們頭痛、胃痛時,普拿疼、阿斯匹靈舉手可得。但你是否有「無論吃了多少顆,甚至到加強碇卻仍無法克制疼痛發作」的經驗 ? 近年醫師告訴我們:疼痛是相對性,而不是絕對性。《治癒力》透過可信的醫療案例要告訴我們,控制疼痛,或許有除了藥物外的另一個選項 ?
重新思考疼痛
在醫療產業裡,我們從來不缺止痛藥。有類似阿斯匹靈和布洛芬等成藥錠;嗎啡和可待因等強效麻醉藥,以及類似氯胺酮等鎮定劑。抗憂鬱、抗痙攣劑和皮質類固醇都可以用來舒緩疼痛。醫師可以麻醉一小塊皮膚、身體的一整個區塊,或讓患者完全失去意識。不幸的是,這些東西不代表我們能夠透過醫藥消除疼痛。
疼痛,是患者在清醒的狀況下接受醫療介入及手術時主要遇到的問題之一。例如,像布朗這種燒燙傷患者的傷口護理,或微創手術(一種慢慢取代切片檢查、診斷檢驗、植入醫療設備以及清除腫瘤等開放性手術的方式)即是。正如布朗這個案例所顯示出的問題,止痛藥的效力通常不夠;就算已經施打止痛藥,患者仍須承受極大的痛苦。
還有數以百萬受慢性疼痛影響的患者,他們罹患的疾病從關節炎到纖維肌痛症都有。過去幾十年,類似奧施康定 —安慰劑效應發生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而人工製成的奧施康定的效用就跟腦內啡一樣 —這種鴉片類藥物大行其道。針對上述疾病的患者,醫師會開立這種藥物給他們。早年,這些藥物通常屬於最後手段,只會開給癌症末期的重症患者。但如今,這種藥物經常開給輕微,乃至一般疼痛的患者,使得他們接下來的幾個月或幾年都在服用這類型的藥物。問題在於,不同於腦內啡是屬於大腦內的天然物質,這些人工製成的藥物會讓大腦內的鴉片類受體忙得不可開交,導致該受體對此類藥物的敏感度降低,產生耐藥性,劑量得越來越高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這也意味著此類藥物非常容易讓人上癮。切斷此藥的供給會讓人產生焦慮及疼痛過敏等可怕的戒斷症狀,因為感覺遲鈍的受體無法跟常人一樣對天然的腦內啡有所反應。由於開立給患者的情況增加,使得鴉片類藥物上癮及攝取過量致死的案例層出不窮,有人形容這件事「演變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慘劇之一 」。美國的問題尤其嚴重,這個人口不到全球5%的國家消耗掉全世界鴉片類處方藥物供給量的80%。到了2012年,美國每年都有一萬五千人因服用過量的處方藥物而喪命,數量比因服用海洛因及古柯鹼喪命的人數還多 。2013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將止痛藥上癮列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藥物濫用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