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Bryan寫的一篇文章:沒了名片,我們剩下什麼?,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引起大家很大的共鳴,而這也讓我想到一些故事可以講。
還記得之前有個朋友曾經待過國安局,見面聊到時,因為我們都很好奇國安局究竟在做些什麼,所以大家的聊天的焦點都集中在這個人身上,其實大家問的問題不外乎都是「哇,好酷喔,那你平常負責些什麼樣的工作?」、「你需要幫忙擋子彈嗎?」、「你們會像FBI一樣初特勤任務嗎?」,諸如此類說營養又不是那麼有營養的問題,哈哈,不過想當然耳,我這麼朋友基於職業道德,他倒是沒有講太多關於他工作的細節,但大家對他在國安局工作這件事情印象深刻。
又有一次,我有個堂哥從美國回來,他是在美國的蘋果公司上班,所以大家見到他之後大多是想問他蘋果公司的一些狀況,例如「執行長換人後有沒有影響?」、「跟你拿 iPhone 有沒有比較便宜?」、「賈柏斯怎樣怎樣…」,而我其實也因為對這些東西有些好奇,所以我也一起問了這些問題,聊的還算很愉快。
我們都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特殊經歷、職稱、公司而對他有特別的興趣,而在我自己身上,我也曾因為我的學歷而被大家稱為好學生,也曾因為我的職稱而被說是年輕有為,但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不管是學歷、職稱、經歷,這些都是外在優勢,一旦拿掉,你可能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東西你擁有的時間都有上限,你總有一天必須要離開它,這些帶不走的東西,我稱之為「外在優勢」,而什麼叫「內在優勢」呢?就是那些你帶得走的東西,包含你的能力、態度、品牌,以及你歷練且學習到的「有用經驗」,我指的有用經驗是你不是單單在一家公司待過,你是在這家公司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你也不是單單做過某個職務,而是在職務期間,你學習到能帶到下一份工作的經驗,我以下面這張圖來說明內、外在優勢。
能力、態度、品牌這是跟著你這個人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內在優勢。
經驗則是要看你是否有在過程中獲得對能力、態度或品牌有所助益的東西,進而轉化成你的內在優勢,否則它終將只是外在優勢。
學歷、公司、職稱都只能在你擁有它的時候對你幫上最大的忙,如果沒有在過程中善用,一旦離開,就什麼優勢都不存在了。
我去年在跟某個業務聊天時,我問他業績好不好?產品好不好賣?他跟我說還好,因為公司佔有率高,牌子也大,所以客戶大多不太擔心我們會倒或者是不夠專業的問題,大多在意的是價錢問題,我又問他:「那如果碰到價錢問題時,你怎麼辦?」,他回答我:「想辦法跟老闆爭取更高的折扣。」,說完他笑了,但我壓根兒笑不出來,主要因為兩個原因,我也坦白的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