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宗教藝術躍上羅浮宮舞台,讓法國人都驚豔的台南在地精神

2016-08-30 12:41

? 人氣

若說台灣人逢年過節初一十五都要拜上一拜神明祖先天公伯,那麼台南人,大概就是逢週末都要一拜二鬧三扛轎個一番。再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台灣人心靈寄託的這些神明,還當真是以金為衣,以銀為帽。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因為開港最早,先民們帶著自己的信仰千辛萬苦一起來到這塊新開墾的土地;所以不但許多神明都是從府城分靈而出,這裡的神明密度也是全台灣最高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若要在台灣選擇一個眾神之都,台南絕對當之無愧。

人民需要信仰,信仰需要神明,而神明是不會休假的。所以啟豐銀帽的第二代林盟修也從來不休假,不管早晚假日,每次我們去探訪,他總是操縱著工作室的火焰,一絲一線的焊接著銀絲。在一千度的高溫之下,銀甚麼時候可以抽絲,甚麼時候可以焊接,需要幾十年的功力掌握;如何在酷熱的環境下終年工作,控制火,而不是被火焰所控制,就是林家世代相傳的心念修養了。

古代必須經過冠禮之後才算成年,神明的衣冠自然不可以輕忽待之。崛起於府城打銀街,延續六十年的銀帽事業算是台南神明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各種神明有各自不同位階的銀帽,媽祖帽、王爺帽、上帝公帽等等在體制設計和尺寸上都有不同;甚至包含了每尊神明的頭圍都必須親自丈量,越是古老的神明,頭圍越是隨雕刻師自由發揮,沒有固定的體制。但對於銀帽師傅來講,除了頭圍和神明的特色之外,其餘的部分都是可以自由創作設計的,這樣的創意與突破也是啟豐銀帽從第二代開始創作出新里程碑的原因。

(翻攝自YouTube)
對銀帽師傅來講,這是項自由創作品。(翻攝自YouTube)

等到測量完畢之後,這才開始從工作室裡面一條銀絲一條銀絲的開始創作,細緻的銀帽工法包含了搥打、抽絲、敲花,都是需要無比專注且細心的工作,因為這是急不得的工藝創作。任何宮廟下訂,都至少要等一年才能交貨。而那些古老飽經香火燻烤的銀帽,也必須要送回這裡保養拋光,重現原先的光澤;這樣一來,啟豐銀帽就更忙碌了。

神明的銀帽平日總是在廟堂之上難以親近,但若是你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就會發現這些作品精雕細琢,代表的是師傅的用心和信徒對神明的虔誠,而啟豐銀帽六十年以來的用心,也讓他們進入了羅浮宮展出,也讓台南人的精神跨上了國際的舞台。

只要人民還在,神明就會在,而銀帽製作的師傅也會繼續努力地為神明和人民服務,因為就算下定的信眾不知道你夠不夠努力,戴著銀帽的神明也會知道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