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味道」,不完全是指食物,整個日常生活的情趣,全包括在內。放眼古今中外,真正懂得品味的人,並不多見,李漁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坐二望一。
李漁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少時在江蘇如皋度過,長大還鄉,曾應試中過秀才,後兩次鄉試皆不第,擔任過婺州知州的幕客。入清之後,絕意仕進,移居金陵,開設「芥子園書鋪」,主要從事傳奇小說創作、戲劇導演及經營書店等活動,晚年則遷寓杭州,築「層園」於雲居山而居。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帶著自家戲班子到處旅行,且赴達官貴人門下演出,先後到過北京、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由於閱歷豐富,見識因而不凡,品味自然提升,達到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最高境界。
李漁才華出眾,雅諳音律,能書善畫,精於飲饌,一生著述甚多。主要著作有《風箏誤》等十種劇本(合稱《笠翁十種曲》),長篇小說《合錦回文傳》,白話小說《十二樓》,文言小說《秦淮健兒傳》等,另,創作了一千四百餘首詩詞,結集成《笠翁詩集》、《耐歌詞》行世,並撰寫一百三十餘篇《論古》的史論集,以及傲世鉅著《閑情偶寄》等。又,其詩文全集在刊行時,統名《李笠翁一家言》。
在書畫等藝術方面,李漁亦有極高造詣。書法以隸書對聯,最為世人所重;所畫〈山水人物四段卷〉,氣韻非凡,不愧丹青妙手。而他所指導並編輯的《芥子園畫譜》,至今仍被畫壇奉為入門圭臬,此外,亦刻印《古今尺牘大全》等通俗讀物,影響士人極巨。此外,他所設計、製作的箋簡、扇面等工藝品,頗為雅致、大方,甚受人們歡迎。
《閑情偶寄》寫成於清順治年間,堪稱中國有關品味的第一寶典。此書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聯匾、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個部分,舉凡詞曲創作、演藝訓練,整身修容、園藝技術、居住裝飾、書畫品評、食物烹享、養生長壽、花木栽植等,無不探討深刻,互為交融,處處映射李漁崇尚自然、講究意境的美學。其尤可貴者,乃立論精闢,語多風趣,文字優美,許多段落都能自成一格,小品文章,篇篇可誦,實在精采。
其中的〈飲饌部〉,計十二卷,三個單元。列為第一的蔬食,有筍、蕈、蓴、黃芽、髮菜、瓜、茄、瓠、芋、山藥、香椿、蔥、蒜、韭、蘿蔔、芥菜等十六種;列為第二的穀食,有飯、粥、羹湯、糕、餅、麵、粉等七種;列為第三的肉食,則有豬、羊、牛、犬、雞、鵝、鴨、野禽野獸、魚、蝦、鱉、蟹、斑子魚、西施舌、河魨等十五種。其後另附〈不載果食茶酒說〉,此乃笠翁喜素食、喜茶、喜食水果而厭酒習尚的真實反映,亦是他藉此話題(即果茶之道)來闡述自己飲食觀的文字,意在言外,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