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麼美的房子要拆掉?80年老屋變身大稻埕最美咖啡廳,卻只剩3年能活…

2017-01-06 14:53

? 人氣

二樓的三開窗設計讓視野變得寬闊,一組組桌椅隨著講座、集會等用途時有異動。(圖/作者提供)

二樓的三開窗設計讓視野變得寬闊,一組組桌椅隨著講座、集會等用途時有異動。(圖/作者提供)

我們到訪這天,距離老屋生命結束還剩下587日。花了這麼多努力的空間,卻只能使用三年,聽來不只令人驚訝,還讓人有點難過……

步上重慶北路往建成圓環前行,沿途尚未改建的街屋立面,部分鋪著曾經光亮的溝面磚、幾棟以灰白洗石子包覆,相異的飾材有著雷同的設計,二樓外牆以四根西洋柱隔出三面窗格的建築形式,80年前曾在這個區域大流行,但隨著台北快速發展拉高城市天際線,也漸被住商大廈取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微暗的騎樓內,放眼望去許多店家早已歇業,低垂的鐵捲門上夾著新舊摻雜的郵件與廣告傳單。對比一旁馬路車輛呼嘯繁忙,日漸黯淡的騎樓彷彿被凝結封鎖的時光通道,稀落的幾位時空旅人穿梭在這條隧道裡各有目標,還營業著的老店都可能是他們的目的地。我們也是旅人,這站來到在這排老街屋中獨發光芒,並榮獲2015年台北老屋新生銀獎的複合性功能空間——「文魚走馬|原Taipei 吃書喝東西」。

「文魚走馬」是由品牌美學創意家林文魚領軍的設計團隊,目前進駐在這棟因地址數字而被暱稱為212的80多年老街屋。團隊將一、二樓規劃為「原Taipei吃書喝東西」,是一間提供台北「原味」餐飲的咖啡廳,三樓則作為「文魚走馬」設計團隊辦公空間使用。

走進店內,店員親切的安排我們入座,座位前方是一張由電視台攝影器材箱改造而成的咖啡桌,上頭放著依團隊成員們口味調配烘焙的手沖咖啡,這邊所提供的餐食都是取材自附近商行的真材實料,且不使用半成品食材,全由店員親自從頭製作,菜單也會根據季節與材料有所變化。

坐在舒適安靜的座位上,廚房傳來餅乾的烘焙香,林文魚很親切地跟我們聊著進駐到老屋的前後點點滴滴,每個角落都是一段故事。

林文魚很親切地跟我們聊著進駐到老屋的前後點點滴滴,每個角落,都是一段故事(圖/作者提供)
林文魚很親切地跟我們聊著進駐到老屋的前後點點滴滴,每個角落,都是一段故事(圖/作者提供)

長年熱鬧的大稻埕迪化街,始終給人聚集眾多原物料行業的形象,像是乾貨、藥材、布料、茶葉、乃至五金、雜貨等,團隊很中意這股帶動台北經濟發展的基礎民生產業強大能量,覺得這是培養創意人才的好地方,因此鎖定在這區域尋找合適的辦公室地點。

選址於此沒有太多的猶豫,當看見牆角那座樓梯便深深著迷,立刻決定承租此宅,雖然笑著說是衝動,但看得出其實她並不後悔。

觀覽團隊為空間留存的建築細節,不難理解老屋為何使人一見鍾情,灰色磨石子樓梯厚實的踏階、朱紅色樓梯扶手、牆上順著樓梯斜率而作的美麗線腳、圍欄處挖的幾個圓孔,與牆上的半圓形室內半柱,及噴砂質感的天花板與圓形線腳燈座等,都是在八十年前充滿現代感的風格設計,至今仍是屋內裝潢上吸睛的焦點。

先前數度造訪,雖同樣鍾愛一樓的磨石子梯,卻也從木扶手注意到二、三樓間樓梯異材質無違和的結合,見我們對於樓梯盡頭感到好奇,林小姐便從垂直的動線來導覽這棟房子。離開厚實的磨石子踏階,瞬間踏上年歲已高的老木梯,三樓走道旁木製扶手欄杆隨白蟻蛀蝕少了幾根,不強加還原僅在最前頭以鐵件維持強度,保有老建築應有的時間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