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男生,可以做服務懷孕青少女的工作?」
當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青少女懷孕服務社工時,許多人都這樣回應。短短一句話,就可以看到一般人對於性別印象的固化。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痕跡。身為一名男性,行為、情緒表現都要符合社會主流期待。記得小時候過年因為玩鞭炮和妹妹吵架,吵輸時我哭得稀里嘩啦,親戚拉著我說,男生不能隨便亂哭!「男性有情緒應該要放在心中。」他說。
長大才知道,男生受委屈了,不能流眼淚;挺身反抗、起爭執,周圍的人便會稱讚,「真男人!」「身為一個男人一定會生氣的!」
但這真的很累。我喜歡粉紅色、喜歡貓咪、喜歡縫紉以及烹飪;我也喜歡騎重機、喜歡跟好朋友打球、喜歡玩電動。我可以喜歡好多好多東西,為什麼不能當社工呢?
我決定作真正的自己,然而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因為身為男性而被質疑的狀況……
「你是男生你懂什麼?」屢受質疑的社工專業
剛工作時曾接到一位個案,會談時她跟我反應,媽媽因為我跟她接近而非常生氣。當我後續與這位媽媽接觸時,果不其然,她非常防備,認為我和她女兒背底裡商量了什麼。
「你結婚了嗎?」她冷不防蹦出這一句。
我誠實的回答還沒,她繼續問:「那你懂什麼?你是男生你懂什麼?你知道懷胎十月的辛苦嗎?你知道我很後悔我當初這麼早生下小孩嗎?你知道我不想讓她走跟我一樣的路嗎?」我當下不知道怎麼回應,只能向她表示,我也正在幫助其他有類似情況的妹妹(個案)們。
質疑的情況不只這一件,去學校訪視時,輔導老師婉轉的轉告班導的留言──「班導特別提醒你,不可以和他的學生有任何情感瓜葛。」
當下我無言也無奈,只能和老師表示,我會嚴格遵守社工的倫理守則,也有督導會注意我工作的狀況。
因性別而產生的困難,最大原因來自於不信任。對於個案身邊的重要他人,很可能因為在乎個案的安全,擔心我這個異性,跨出了不該跨出的那一步。但是對於個案本身來說,異性卻也可能帶給她們不同以往的感覺……
她笑著說:「我覺得蠻好的」,帶來始料未及的開展
一次去個案家中訪視時,我詢問她對於我這位男性社工來服務她的看法,她先是瞧了我一眼,然後笑著說,「我覺得蠻好的」。我好奇的問了原因,她回答道:「因為女生太了解女生啦!」隨後大笑了幾聲。異性間的一點距離感,反而讓服務對象擁有緩衝的空間,這是我意想不到的。
的確,男性難以完全了解女性,例如生產時的感覺、月經來潮時的不舒服……,這些女性獨有的生命經驗是我沒有辦法理解的;但我可以關心她們產後惡露有沒有排乾淨、產後恢復的狀況,可以吃些什麼做調養等等。我和個案們聊寶寶的喝奶量、寶寶配方奶喝哪個牌子、各家奶粉品牌的差異;從產前照顧、產後調養,到照顧寶寶甚至於內心感受──這些話題並沒有性別的限制,只是願不願意了解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