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為何一位工人會選擇在工作地點自殺?他用文字記錄台灣底層勞工的艱困與辛酸…

2017-01-17 14:55

? 人氣

(按:本文改寫自第四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科博文獎」研究所組首獎作品,為筆者依據2013年至2016年間,與清大社會所團隊數次至雲林縣麥寮鄉和「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的訪調資料寫作而成;感謝團隊成員的協作,惟文責全由筆者自負。)

午後,海之濱工業區醫務室

在海之濱的大型工業廠區中,設立著一個小小的醫務室,人員組成包含一位男性廠醫和十幾位女性廠護。醫務室並不起眼,卻是這偌大廠區內唯一的醫療資源,同時也是職業安全衛生的前哨站,十幾個人肩負萬名勞工的性命,和背後無數家庭成員的幸福。而筆者則有幸於2015年的一個夏日午後,在醫務室裡近距離觀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廠醫H醫師的家人都住在北部,隻身一人在海之濱擔任廠區勞工唯一的依靠,平日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週末才能回家陪伴太太和小孩。設廠之初,由於需要離鄉背井,廠區又位在風頭水尾、生活機能匱乏的地區,這份工作沒有人願意長期擔任,直到H醫師接下這份工作。至今十多年過去,他總是說自己甘之如飴。醫務室的護士資歷都不長,多是因為白班正常的工作型態而應徵,有從鄰近鄉鎮而來,也有從南部北上打拚的。她們之前大多在加護病房服務過,經歷日夜顛倒的輪班,為了家庭和較好的生活品質,她們成為廠護。平時分屬不同公司,每個月只有三次會輪到醫務室值班。

醫務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擁有迥異於一般診所的設備,像是緊急沖淋裝置(emergency shower)、裂隙燈(slit lamp)、超音波儀器、心電圖和氧氣面罩等。這些儀器是配合工廠工作特殊的性質而設置,在工安事件發生時可進行「除污」,沖洗勞工身上的化學物質、檢查眼角膜是否受傷、或用超音波檢查內出血狀況、用氧氣治療嗆傷等。但隨著鄰近長庚醫院的成立,急救的責任移轉,儀器的使用頻率也不如以往,現今醫務室最重要的工作是職業病的預防。

H醫師會定期至各廠區內部做「臨廠服務」,檢視勞工的作業環境,找出相關的職業病危害(如高溫危害),以採取預防措施。在公司內部,醫師也擁有對勞工「變更作業場所、更換工作或縮短工時」的「建議權」。所以當勞工面對潛在的危害時,他╱她可能主動請求、或被動的由廠醫、廠護發現後,調整工作內容和環境。H醫師說:「譬如有人頭部外傷後回來工作,他可能會有癲癇,但他原本的工作是高架作業,那我當然給他『配工』啊,配工就是適性評估,適性配工」。亦即醫師會讓可能有癲癇的員工避免高架作業,以免發生墜落意外。

但醫師的建議不一定會被主管採納,所以公司近年明文規定「經醫師健康評估結果對於不適任者,主管及人事單位應採醫師建議」,由此提高了廠醫建議的效力。不過H醫師自己寧願委婉和主管溝通,說之以理,他說這些建議不只是保護工人,同時也是保護廠長,因為如果勞工發生意外,法院調閱資料時發現主管沒有依照廠醫指示調整工作,那就是主管的責任。H醫師說:「所以廠長聽到我這樣講就嚇一跳,喔,還是乖乖聽你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