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聽過我的故事,應該會知道我小時候英文非常的爛,到底有多爛呢?
我到現在還記得在小學六年級的走廊間,我不斷反覆背誦一個單字:sister。這是我第一個記住的單字,但光是為了記住它就花了我兩天;在國中的第一次英文小考,我因為單字背不起來,最後分數只考了28分;某次的文法測驗,依稀記得題目叫我根據主詞填入正確的be動詞,但是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於是我全部的格子通通填入be……(詳見:小時候英文超爛的我,現在成為了英語講師)
這樣糟糕的狀況已經不是「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可以解釋的,甚至可以直接說「這個小孩根本不是學英文的料」。但過了幾年之後,現在居然出來當英文講師,學生還超過千名……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會用我的真實故事來跟大家分享,到底是哪幾個重要關鍵,讓我從英語白痴進化成英語講師;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天賦根本不是重點,而是在於你有沒有用對的方法學習英文」。
階段一:從深惡痛絕,到開始了解英文
小時候對於英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必須硬背且邏輯怪異的東西,小時候英文太爛還被罰抄 "What is your name?" 抄了滿滿一整頁還搞不清楚這是什麼。為了要記住這句的發音,我還得用注音一個一個標:「ㄏㄨㄚ ㄧˇㄙˇㄧ ㄨ ㄩㄦ ㄋㄟˋ」,逐字查中文翻譯也只得到了:「什麼 是 你的 名字?」因為語序怪異,加上又是硬背翻譯,當時根本無法吸收應用,只覺得痛苦。
更慘的是,那時候的小學英語老師EQ特別差,我在課堂上因為聽不懂睡著了,好像是因為我剛好是第三個度估的,就被拿來殺雞儆猴。那個英文老師當場罷課,當著全班的面一直酸我,還被嗆:「妳那麼厲害,妳上台教啊!?」,甚至她乾脆把椅子搬到我的位置旁邊,問說:「上去啊!你想耍賴是不是?」當時羞窘尷尬的感覺,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
從此以後,我對英文從原本的無法吸收,變成深惡痛絕。到後來,剛上國中就經歷了悲劇的幾次英文測驗,因為成績實在太差了,就被逼去補習班。
最開始,幾位補習班英文老師跟學校的教法沒差很多,就帶課本唸過、講文法規則、考試,只是班主任會揍分數沒達標或沒寫作業的同學(少一分愛心小手一下,當時還會排隊給主任打哈哈)。所以,我當時只能每次考試死記硬背,撐過那次段考,就直接把單字都還回去了。
後來到了國二,補習班挖角了另外一家補習班的台柱英文老師,讓我對英文整個大改觀。這個老師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在表演,唱作俱佳地用簡單好笑的方式解釋了及物不及物動詞(詳見文章:教學的四個層次),逗得全班哈哈大笑,同時也茅塞頓開:「原來那些冗長沈悶的專有名詞,背後的邏輯那麼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