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被炒魷魚不敢講,英國人卻當輝煌經歷?被炒4次後,他道出最自信的領悟!

2017-05-03 12:15

? 人氣

在英國的職場或酒吧,提到自己被解雇的過往時,總是能引起某幾位同仁的共鳴,我當然也已經習慣,這些同僚聽到當時慘況後的揶揄了。但是當初,他們的態度令我大感訝異,對他們而言,解雇這回事被說得簡直像是戰鬥留下來的舊傷,不僅是舊傷,更是輝煌的勳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英國的日常生活中,解雇沒什麼好大驚小怪。對於被解雇的人而言,這不表示自身的能力不足,反而較近似於運氣不好。但是,即使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卻無法接受,而且久久不能釋懷。無論歷經了多少次,始終都無法習慣。

英國人究竟如何與不走運打交道?

老實說,我在英國的這段期間,總共被解雇了四次。

同事們或許是為了要安慰我因為被炒魷魚,而徬徨無助,所以總是把自己的解雇慘狀說得滑稽可笑,但當下我實在笑不出來,也記不得旁人說了些什麼趣事。

有位同事知道,我曾長時間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他這麼告訴我:「這不是挺好的嗎?趁這個機會看看其他公司也不錯啊。世界這麼大呢!」既然都說到這種地步了,我只得振作起來,接受了旁人的好意,並思忖著:「究竟要到何時,我才能覺得被解雇未必是件壞事?」

我仍是學生、尚未前往英國的時候,到海外工作是很稀奇的。我曾讀過在海外工作過的人寫得經驗談,當時不經意的想到:「相較於其他地方,我們的工作習慣是不是有些與眾不同?」

解雇是改變工作環境的契機

一半是出於自我警惕,一半是不怕他人非議,所以我才要在這邊老實說,絕大多數的亞洲工作者都覺得,若沒有必要,就不會自己去改變環境和態度。每當進入新環境時,比起從頭開始培養和新同事的信賴關係,更偏好在新的環境中,默默的埋頭苦幹,並拿出實際成果來證明自己。

然而,如果你有能力,往後有機會在多元環境中工作,說不定就有機會,能夠到世界各處參與各種專案計畫。例如,成為鐵道建設的專家,就有機會前往任何一個需要交通建設的國家。像倫敦這種革新快速的先進都市,時不時就需要規畫新的地鐵路線及翻新老舊站體。不僅如此,亞洲、非洲的新興國家,也迫切需要更完備的都市基礎設施。此外,假使你成為專家,負責規畫奧運相關設施,每四年就要換一次工作地點、生活環境。

事實上,有許多人都像這樣繞著地球工作。

這樣的工作型態最需要的是適應力及行動力,也相當重視當下和那個瞬間,能否盡全力完成工作。這些瞬間會成為成果,成果再化為點,不斷重複出現的點最後又連成了線。這些線就是人們所稱的職業生涯,這個論點也曾出現在某位名人的演講當中(按:2005年,由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於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說提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