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的食安問題猶如一顆未爆彈,引爆時間、殺傷力及後遺症等都令人聞之色變,從生活鄰居便利超商、人情特色街頭小吃,甚至到孕育學子的學校機構都避不開食安風暴。
然而「食育」其實可以從自家做起,黑心廠商將「食品」(還不是食物喔)當成商品販售,利潤是最大考量,但吃進肚裡卻是你我甚至是下一代的健康隱憂。老話一句,人力為國力根本,若政府機關繼續縱容,或者善良的消費者選擇性遺忘,後果將不堪想像…
荷蘭家庭平日多是自家開伙煮飯,荷蘭小學不提供點心與午餐,小朋友需自備或回家吃飯;外食人口多半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學生外宿族群,對一般家庭來說,一個月能上一次館子打牙祭就已是小確幸。可以說絕大多數的荷蘭小朋友都是爸媽天天下廚餵養,並非外食養成,家長絕對是孩子的食安守門員。
雖說布爾家裡有個主廚爸爸,照理來講媽媽好像會比較閒,但因為荷蘭小學不提供營養午餐,在中午一小時的用餐時間,地方小學(今年以前)的小朋友會趕回家吃午餐,吃完後再由爸媽送回或自行回校繼續下午的課,天天如此。
若小朋友中午需在校用餐,不僅要自帶便當(多為簡易三明治),且須額外繳交2歐元(約台幣75元,足夠再多買一個便當)給學校當看護基金。因此這來去匆匆的一小時,99%的荷蘭家庭是天天三明治,每人一碗熱湯(番茄湯或蔬菜湯)外加一個麵包(夾火腿、果醬或起司),就算是經濟闊綽、富有的家庭亦是如此,飲食生活強調簡約與實在。
但對我來說,一天有一餐(早餐)是麵包就已足夠,無法連午餐也被麵包、吐司給佔領,因此我和孩子們的共同午餐絕對比當地的荷蘭家庭多元,炒飯、炒麵、牛肉麵、水餃、壽司、咖哩飯、油飯…只要我有時間料理,就不會吃麵包。
但某一天(其實也常發生),Rory、Ethan偏要吃截然不同的食物,Rory超愛台灣炒乾麵,小兒子Ethan偏愛荷蘭口味,吵著要吃麵包夾火腿,而我又想把冰箱裡最後一次的牛肉湯底清空,再加上小菜一碟。一頓午餐三種組合,短短一小時內要煮、要吃,還要計算學校回程的走路時間,我這二廚,看似容易,其實也挺忙碌的。
作者|布爾.丁夫人
從沒想過,我的人生會被放在荷蘭這塊小小的土地上,重新啟動、整裝出發!住在荷蘭10多年,我已是半個荷蘭人、全職台灣媽媽與兼職部落客/自由作家,將荷蘭在地細膩生活品味、豐富多元人文色彩、居家料理生活故事與點點滴滴幸福片刻,用輕鬆恢諧的筆調,以台灣心.荷蘭眼來體會、感動和記錄,我眼中的Nederland漸漸蛻變成心中的Neverland。天天住在男生宿舍裡的我,每天被一大兩小Holland Gentleman包圍,生活充滿驚奇與喜悅。著有《住荷蘭,不只小確幸》、《歐洲餐桌日日美味》,歡迎您一起來瘋荷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合文學《Hoi!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台灣媽媽在荷蘭的育兒告白》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