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睿能(Gogoro)五月時推出新車款Gogoro 2,在搭配各式優惠與補助之後,價格最低可至新台幣38,800元。台灣光陽(Kymco)隨即推出購買Cue 100車種只需新台幣38,800元的活動,被解讀成第一個汽油機車品牌以價格向電動機車正面迎戰的舉措,繼而引起「台灣機車廠賺很大」的謠言:身為光陽最便宜機型之一的Cue 100車種原本要價新台幣58,000元,若下殺至38,800元都還有賺頭,是否代表台灣消費者過去一直都在支付超額利潤給廠商?
先別管新台幣38,800元買一台只有100cc引擎、原廠不敢公布動力細節的小綿羊合不合理,我們先來看看新台幣38,800元可以在印度買到什麼樣的摩托車。
在台灣只能買100 c.c. 小綿羊(還是打了66折之後)的同一筆錢,在印度可以買承襲經典車款Yamaha FZ系列名號,擁有13.3匹馬力動力,並採用與在台灣要價新台幣91,800元的Yamaha S-max一樣的Monocross後懸吊系統的的FZ-S 150。
別忘了新台幣38,800元已是目前台灣二輪市場裡的超低特價, Kymco Cue 100的原價新台幣58,000元原本就已經是台灣最便宜的重型機車(懸掛白牌的機車,引擎汽缸大於90立方公分)之一了。且讓我們來看新台幣58,000元能夠在印度買到什麼樣的摩托車。
Bajaj是印度本土的機車大廠,持有世界著名機車品牌KTM 14.5% 的股份並在印度負責代工許多KTM的機種。他們旗下的Pulsar系列是印度高階二輪市場中最暢銷的車系,RS200更是Pulsar中最新的旗艦車款 – 在印度,只需要一台Cue 100的價格,即可買到以高轉速榨出接近25匹馬力的性能車款。
如果你對印度設計、製造的車輛沒有那麼大的信心的話,可以考慮一下身兼Yamaha YZF車系中下放的各種尖端科技並承襲著頂尖仿賽YZF R1一脈單傳的俊秀外觀的Yamaha YZF R15 – 只需要一台Cue 100的價格。
說實在話,以Kymco Cue 100來代表台灣二輪車市場並不是很公平;這種買菜取向的車款自然在性能、品質上無法與旗艦車款相提並論。在台灣的速克達市場極具代表性的山葉新新勁戰(Yamaha Cygnus X)當堪扛下以旗艦對抗旗艦的重任。新新勁戰,儘管引擎性能不是同級車種第一,但是其車體設計優良、穩定性佳,擁有同級車種最好的騎乘感,並擁有快速、穩定傾倒的靈活性。以目前在網路上看到的報價,新新勁戰一台要價新台幣82,000元。且讓我們來看這筆金額能在印度買到什麼樣的摩托車。
沒有人會去質疑本田(Honda)在CBR250R這台入門級距的全球戰略車款所下的苦心,本田的科技與工藝也確保了他們可以完美達成他們的目的。在台灣只能買到一台新新勁戰的價錢,在印度可以買到擁有三倍馬力的CBR250R。
又或者,如果不介意考慮印度廠商設計、製造的車款的話,消費者還可以選擇Bajaj Dominar 400。以台灣一台125 c.c. 塑膠車的價格,在印度可以直接買到一台符合台灣黃牌標準(引擎汽缸在250立方公分以上,可以上快速道路),擁有35匹馬力,並且配置防鎖死剎車系統(ABS)的大型重型機車。
到目前為止仍在以台灣的速克達對比印度的摩托車;如果以性能為同樣的出發點來看台灣的摩托車的話,我想擁有穩定的車架與高轉、偏運動引擎設定的光陽酷龍NK 150是台灣國產小排氣量檔車唯一的代表。酷龍NK 150在台灣的售價是毫無懸念地突破十萬元台幣大關的 – 來到了新台幣104,500之譜,同樣一筆錢在印度可以買到的摩托車將會是⋯⋯
應該大部份的人都會同意,以如此相近的價格而言,在品牌、外型、性能、配置、技術、品質等方面,KTM RC 390都要遠勝酷龍NK 150;可以說,後者贏的唯一一項,可能是可以分12期零利率付款罷了。
再來看下面這個比較表,以同樣一台車而言,台灣的售價幾乎是印度的三倍:
這個現象的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探討:為什麼印度的摩托車可以這麼便宜,以及台灣的摩托車為什麼這麼貴。印度政府的保護主義色彩相當重 – 跟台灣一樣。上述所有能在印度以極具競爭力價格買到的車輛都是在印度本地生產的:對印度消費者而言,如果想要購買進口車輛,其車價亦是相當昂貴。然而,台灣與印度最大的差別是機會:從國際大廠如哈雷(Harley Davidson)、本田(Honda)、鈴木(Suzuki)、山葉(Yamaha)的角度出發,絕對是要先在一年可賣出1700萬輛機車的印度投資生產,而不會想在一年只有85萬輛銷售量的台灣市場窮攪和。最全世界主要車廠皆在印度設廠之際,台灣市場前三品牌仍是光陽、三陽與山葉。
身為大國的印度,擁有採用保護主義的本錢:其內需市場夠大,保護主義可以強迫外國投資進入國內,進而帶動市場發展,並提振整體技術水準;反觀台灣整體只有印度市場的5% 大小,且因機車密度已奇高,未來成長有限,採取保護主義只會造成具有世界水準的廠商卻步,本土廠商也因為沒有競爭,所以無需在技術上進步或改善製程、降低成本,使得台灣消費者必須付較多的錢,在性能比印度差、品質也沒印度好的摩托車裡做出選擇;而台灣製的機車也因為缺乏技術與價格競爭力,無法走進國際市場。
這種等同全民補貼特定廠商,任其賺取超額利潤的利益結構早已穩固,政府主事者與一般大眾對於此事的認知亦不足,在可預見的將來,台灣的消費者仍只能任寡占廠商宰割,望著印度洋彼岸蓬勃發展、張燈結綵的機車市場興嘆罷了。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印度想想】花更多錢買比印度差的產品,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以台灣和印度機車為例)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