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畫展,可以說是開一次火一次。但有多少人知道,究竟什麼是印象派?看完這本書後,希望大家能對印象派有個大概的瞭解,以後再去印象派畫展,除了拍照打卡外,還能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提升一點兒格調。
我們的故事始於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小島─聖托馬斯(Saint Thomas)。這一天,一個名叫畢沙羅的猶太人來到小島上。他來自法國,到這個小島是為了繼承剛去世的叔叔留下的生意,在接管生意的同時,連自己的嬸嬸也一起接管了。沒過多久,畢沙羅的兒子(兼堂弟)小畢沙羅誕生了……
跟風仔戶外作畫的真正原因其實是......
時間跳到 1855年,成年後的畢沙羅來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畫家夢。當時法國流行的畫風,被稱為「在畫室坐不住,背著畫板去寫生」,主要是以巴比松畫派的一群鄉巴佬為代表,他們宣導畫家去郊外畫鄉村風景。剛到巴黎的畢沙羅,為了入鄉隨俗,也背起了他的小畫板,跑到鄉下去寫生。
如果你上網搜索「什麼是印象派」,相信十篇文章裡有九篇會提到四個字:戶外作畫。但其實戶外作畫根本就不是印象派發明的,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在郊外支畫架的時候,印象派的畫家還在學著怎麼調顏料。
但是畢沙羅跑到戶外畫畫,並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跟風。他出去,有他自己的原因-家裡太吵。
畢沙羅來巴黎發展的時候,隨行人員裡有他的老娘、他同母異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五個孩子,加上保姆和佣人,一共有五個女人+五個小孩+畢沙羅,同住一個屋簷下。
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下,別說搞創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錯了。所以說,畢沙羅在戶外繪畫很有可能是因為逼不得已。但是,整天都在森林裡餵蚊子並不能幫助他成為一名職業畫家。於是,他報了一個繪畫培訓班。
三巨頭合體,萬年重考生異想天開要打破體制?
有一天,班上來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子,他留著一臉落腮鬍,時不時會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還會畫一手麼麼噠(編註:親吻的狀聲詞,用於表示親暱,此處引申為賣萌)漫畫。
這個怪小子迅速引起了畢沙羅的注意,後來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莫內。
巧合的是,莫內也很喜歡到戶外去畫畫,他到戶外畫畫的原因比畢沙羅還要簡單-窮。莫內當時連麵包都買不起,更不用說租畫室了,兩個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說 一拍即合。
雷諾瓦當時從事的工作是畫瓷器。可千萬別小看這項技能,畫盤子小能手雷諾瓦就是靠著這項技能,成功為家人買了一棟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個核心人員全部到齊:畫漫畫的莫內、畫盤子的雷諾瓦、來自加勒比海的外來人口畢沙羅。
這裡先插播一段時代背景……在那個時候想要成為一名畫家,就得按照當時的遊戲規則來玩,基本上,想要成為一名官方認可的畫家,需要經過的流程,且是唯一的流程,是這樣的:通過藝術沙龍的考試>獲得展出的機會>拿到一筆獎金>成為藝術沙龍的一名老師。
然而這也是這三個核心成員遇到的最大的問題──無法通過考試。
這和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藝考制度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當時的藝考生通過考試後發包分配,現在的藝考生──即使畢業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個人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商量來商量去,一拍大腦得出一個結論-「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規則?」
三個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畫筆,雄赳赳、氣昂昂打算鬧革命!結果……還就真的成了!
創業首要任務:發展下線,全靠人力資源總監撐起
就這樣,印象派的三大核心成員決定脫離體制,自行創業。 下面這個地方是莫內的一個攝影師朋友的工作室,也是印象派舉辦第一屆畫展的地方。這屆畫展有一個很拗口的名字叫作:「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直接叫它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不就好了? 其實,「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個稱呼是在這屆畫展之後才正式出現的,至於為什麼要取印象派這個名字,我在書的後面還會詳聊,這裡就先賣一個關子。
按你胃,辦畫展光靠三個人肯定是不夠的,三大核心成員一早就分頭發展起了各自的團隊。先說莫內和雷諾瓦這邊,他們一上來就找到一朵奇葩-巴吉爾。
這小子從身材到家世都很奇特。首先他身高2米!除了人長得高,家裡還很有錢!他是法國一座大酒莊的少東家,認識沒多久後,「窮鬼」莫內就和巴少成了好朋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巴吉爾基本上就成了莫內的長期「飯票」。可惜,好景不長……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巴吉爾迅速參加戰鬥,然後迅速陣亡。
據說,在巴吉爾的葬禮上,莫內是哭得最傷心的那一個。
莫內和雷諾瓦這哥兒倆實在不擅長拉幫結派,發展來發展去都是些配角,好不容易找來個牛人,還被普魯士狙擊手爆頭了。
相比他們的搭檔「老畢」,他倆簡直弱爆了!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總監」畢沙羅的成績。
1 蘋果男:塞尚
塞尚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樣奇怪,剛加入印象派時,他只不過是一個不合群的怪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塞尚逐漸成長為一個超級不合群的怪胎。雖然如此,但塞尚始終把畢沙羅當作自己的老師。
2 打死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的印象派:竇加
竇加加入印象派的動機非常單純──錢。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銀行世家,一開始學習藝術純為興趣,完全不需要考慮生計。但後來老爸去世了,家道中落,竇加只能靠變賣自己的財產為家族還債。
畢沙羅看準了這個機會,向缺錢的竇加伸出橄欖枝。竇加在當時的法國畫壇已經小有名氣了,他的加入,間接或直接導致了另一個人的加入……
3 美女畫家:莫里索
她加入的原因可能就真的是為了理想。首先她不缺錢,而且她在加入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官方藝術沙龍的認可。
所以說她來印象派,其實就是zuo(編註:即「作死」的「作」,指沒事找事)的。莫里索不光帶來了zuo 死的精神,還帶來了一個超級大明星。
4 超級大明星:馬奈
馬奈雖然從未參加過印象派任何一屆畫展,但卻一直在精神上支持他們。
這就好比你籌備一個活動,請來周杰倫為你站台,接下來那些一、二、三線明星就會像大閘蟹一樣一串串跟上……這就是所謂的明星效應。
在吸引到足夠的眼球之後,宣傳委員畢沙羅便開始著力於發展年輕力量……
5 大財主……對不起,是超級大財主:卡耶博特
卡耶博特會受到印象派的注意,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過人的繪畫才華或者人格魅力,更是因為他的……錢。
而且,他還巨有錢。他不僅資助了印象派的畫展,還通過購買莫內、雷諾瓦、畢沙羅的作品來養活這些「窮鬼」朋友。
6 背包客:高更
高更原來是個股票經紀人,收入很高,曾經也買過不少印象派的作品。
在畢沙羅的推薦下,高更參加第四屆印象派畫展,並且還出席了後來的全部四屆畫展。這個出勤率是什麼概念呢?印象派扛霸子莫內一共也就參加了五屆印象派畫展,和他持平。
7 點王:秀拉
又是在畢沙羅的推薦下,秀拉作為剛出道的新人參加了第八屆印象派畫展。沒想到,他的參展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搶走了所有前輩的風頭,一炮而紅。
8 紅髮小子:梵谷
886 年,剛學畫六年的梵谷來到法國巴黎,剛好趕上參觀第八屆印象派畫展。在畫展上,梵谷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這對他的繪畫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次老好人畢沙羅並沒推薦他參加下一屆的印象派畫展,因為印象派畫展一共就開了八屆,沒有下一屆了!
幾年後梵谷精神病發作,畢沙羅倒是給他推薦了一個療養的地方──奧薇小鎮。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裡也成了這位孤獨畫家命運的最後一站。
畢沙羅在印象派中不能算是最有才華的一個,但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他就像太陽一樣,能把整個星系的行星聚攏在一起。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卻又風格迥異。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想跳出沙龍,幹一票大的!
在畢沙羅的組織下,印象派一口氣搞了八屆畫展。這八屆畫展就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一個個超級巨星即將在這裡誕生。一場場好戲,即將在這裡上演。
作者介紹│顧爺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
本名顧孟劼,普通文藝青年,藝術愛好者。因在微博上連續發布「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微博一炮而紅。關於藝術,一切的熱情都源於單純的喜愛。非科班出身,更沒有教授頭銜,因此,與其說在談藝術,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聊天。
現任上海古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把做藝術、玩廣告、搞視頻和一切認為有趣而能樂此不疲折騰的事當作正業,著有《不懂神話,就只能看裸體了啊》、《世界太boring,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均為原點出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原點出版《印象派,看不懂就沒印象啊啊》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