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例調薪」慣老闆學著點,台灣老牌黑松5大作為打造幸福企業!

2017-09-11 15:54

? 人氣

當年黑松汽水的企業福利放到今天來看,無疑就是「幸福企業」......(圖/天下文化提供)

當年黑松汽水的企業福利放到今天來看,無疑就是「幸福企業」......(圖/天下文化提供)

「薪水不高,留不住人!」這是黑松創辦人張文杞一直以來的想法,發自內心想要好好照顧員工。也正因如此,黑松許多與員工相關的薪資、福利等制度,都走在法令之前,甚至更優於政府規定。在「慣老闆」滿街跑的現在,顯得更加珍貴。

有溫度的公司

60年代,黑松進入快速成長期,1962年還只有近五百位員工,到1966年就大增一倍多,高達1200多位。當時,黑松的薪水可說是「高人一等」,一般新進員工的薪資,平均是630至830元,而當時台大講師的月薪也不過650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一進公司,起薪就是4330元,那時公務員月薪才2000多元,」黑松總經理范鋒明記得,1970年代黑松的薪資就比一般企業高出許多。

「我剛進黑松時的薪水是3240元,我中興大學的同學到味全、味王上班,起薪是2600元,我們多了600元,」黑松前中壢廠總廠長兼斗六廠廠長范春明比較當年同樣是食品公司的薪水。

范鋒明和范春明都是最典型的「黑松人」,黑松是他們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的工作,二十五、六歲從最基層做起,做到六十歲退休轉任顧問,人生最精華的歲月都獻給黑松。「跟我同期進入黑松的大專新進員工共12人,其中有8位都是『從一而終』,待到退休,」范鋒明說。

「在我們公司服務最久的是49年,」張建章細數,員工年資超過三、四十年的不計其數。「黑松從創立開始,就是一家『有溫度』的公司,」范鋒明用現代人的話語比喻,說明黑松能讓員工奉獻三、四十年人生的原因。

從剛創立開始,黑松疼員工的心意就讓人感動。(圖/天下文化提供)
從剛創立開始,黑松疼員工的心意就讓人感動。(圖/天下文化提供)

跟著物價指數機動調薪

「依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例調薪,」范鋒明說,全台灣少有像黑松這麼做的企業。當初,是為了確保員工生活安定,不受物價波動劇烈影響,才從1952年1月1日起,由定額支付改為隨物價變動而調整。

當時,黑松的員工薪資採薪點制度,依物價指數換算新台幣,隨時比照台北市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漲幅度,機動調整待遇。後來,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便改為以台灣省主計部所編的物價指數為準。

「以前我每個月都要去經濟部買一本《物價指數月報》,交給人事單位,物價漲幅超過3%就調薪;如果薪水已經發了,下個月還會補給你,而且『只漲不跌』」。

員工福利引領風潮

不只是薪資,黑松的員工福利更令人欣羨。1955年,黑松便領先業界,成立職工福利委員會,並從每年的營業額中提撥1.5%,以及變賣下腳(即公司廢料等物品)收入的40%,做為職工福利金,依《職工福利金條例》規定的0.5 至1.5和20%至40%級距,採最高標準提撥。

早年,黑松員工都自備米、菜,中午在台北廠二樓的大禮堂烹煮。「當時幾百人一同洗米、煮菜、用餐,場面非常壯觀!」老員工回憶當時情景,讚嘆不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